林伟功《长林丰草—福安姓氏源流志》序

时间:2015年02月01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编者按:昨从福建省林氏委员会会长林伟功宗长手中得此文,是为福安林细明先生出版的《长林丰草—福安姓氏源流志》一书所写的序言,其从叙述家谱、宗祠的重要意义开始,到《长林丰草》一书的历史地位及林氏于福建和福安的重要地位,框架立体,血肉丰满,洋洋3000言,绵绵不绝,令人回味,值得细读!
《长林丰草—福安姓氏源流志》序
林伟功
家谱(由于记录的姓氏群体不同,还有宗谱、族谱、联谱、统谱、通谱、合谱、家乘等等称号),作为一种家族的珍贵历史史料,是同宗共祖的血缘群体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可补史志之不足!追溯中国家族世系最早的记载见于甲骨文,初步成型于汉代《史记》的“世家”。由于历代的严控私家修谱,直至宋朝民间修谱才获开放,欧阳修、苏东坡各创修谱体例,史称“欧、苏”谱式,成为家谱薪传至今的基本格式。元代再度式微,直到明清逐渐鼎盛。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份,几乎村村修谱,姓姓存谱。现今存世家谱数量之多,影响之广,是其他史籍所无法比拟的。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最有文化特色的中国家谱受到排斥、毁誉,甚至打上“封资修”的标签集中焚毁,损失惨重;至于民间收藏环境极差,毁于水火虫蛀者比比皆是。因此,对家谱这一珍贵历史资料的收藏整理研究,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远远没有形成系统与规模。目前,中国藏谱最多的上海图书馆远没有美国犹他州图书馆收藏中国家谱之半数,真令人扼腕叹息!由于要顺应海外寻根热的需求,1986年,本人有幸受命作为中国官方首位为古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闽人三十六姓”寻根学者,全面展开应用族谱为海外寻根工作,并于1989年发起组建中国首家省级姓氏源流研究会,并忝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会务17年,开始全面有规模有目的的家谱研究,1998年还主持两岸首次在台湾举办的“闽台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台湾领导人连战先生亲自剪彩致辞,认为“族谱有益于民族的团结”,感触良多!当初有关部门还强调只能研究,不许修谱!随着台湾海外寻根续谱者纷至杳来,民间修谱由地下转为公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盛世修谱方兴未艾!学界对家谱研究也逐渐重视,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整理出版的18册《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就是一本价值难得的家谱原始资料汇编,但与中国民间灿若繁星的谱牒相此,仅是沧海一粟,必须加紧不断抢救、收集、整理、汇编。
宗祠是普通宗族奉祀祖先贤哲神灵的场所,具有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功能。由于宗族中贤能辈出,达到封建时代的规格,获得皇帝封赏者才有专祠(如清林则徐之文忠公祠)、家庙(如明林瀚“三代五尚书”文安公宫保家庙)、祠堂(必须出过“文武八座”大官,即官至巡抚兼提督)的称呼。福建民间习惯都将宗祠叫做“祠堂”,但一看祠匾就分明,绝大部分其实是较低规制的宗祠。宗祠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具有珍贵的历史作用和文化研究价值。从祠堂宗庙里悬挂的各种竖横匾额中的“太师”、“丞相”、“尚书”、巡抚”等等职务;“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文魁(文举人)”、“武魁(武举人)”等等功名,便知该族曾经的辉煌。所谓荣宗耀祖、千秋功业于宗祠可见一斑;各姓氏祖先,从祠堂宗庙可知其源流世系、肇基播迁、贤良尊崇、昭穆有序。颇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祠堂宗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远在先秦便开始萌芽发展,延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才发展到高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浓厚,一个聚落就生活着一个姓氏或者多个姓氏的家族,通常都有建立宗祠家庙奉祀各姓氏自己的祖先,有的还有社会和谐多姓氏合祀一堂的现象。南宋理学家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宗庙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年间“许民间皆联宗立庙”,祠堂从此从庙堂走入江湖,但还是有等级之区别!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北方的祠堂宗庙大多被摧毁或者改造,而中国南方的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广东等地区则有较多祠堂宗庙得以保存。
如果说家谱是家族历史记忆的文本载体,那么祠堂宗庙则是家族历史记忆的实物载体。对一个家族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谱和建祠。编修家谱,是为了理清家族的文化传承;修建宗祠,是为了奉祀祖宗的神灵,以达到敦亲睦族的目的。家谱与宗祠,关系密切,内外结合;修谱与建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通过家谱资料和宗祠建筑,可以对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及当下的发展有个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家谱和宗祠互为表里,是通向一个家族灵魂的最佳道路。能有效结合家谱记载和宗祠建筑的资料,并诉诸文字表述,不但可以梳理家族世系、厘清谱系脉络,也可以让世人了解姓氏传承的源流,从而知微见著,从某个方面去了解广阔天地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若由各支系家谱着手,综合一定区域的家谱汇编成志,更有益于存史、资治、教化。林细明的《长林丰草—福安姓氏源流志》就是可以带来这种启示的一本著作。
《长林丰草》从福建省福安市林氏在当地所建造的74座宗祠入手,依托坚实的家谱资料,通过对这些宗祠精细入微的描述,每个宗祠佐以一篇精美的文字,全景地展示了从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到现在,福安林氏发展的整个脉络体系,大处着眼,微处着笔,在清晰的姓氏源流描写中,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将家族发展史的悲欢离合也做了相应的渲染,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示。此书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流畅,在形式上也别具一格:作者以演义体的方式,每个祠堂一篇文字,每篇文章的标题则章回化,以74个宗祠为点,串起每个地域不同支系林氏源流的线,82篇文字错落有致、文脉相连,涵盖福安各地理位置林氏宗亲的发展情状,组合成整个福安林氏家族历史源流的面。
林氏是福建省第一大姓,据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分别为523万、560万人,也是海内(各省市区)外(各国)林氏人口最多的地区。从太始祖商朝少师比干公开始计算,其姓氏发展迄今已逾三千年,涌现了无数著名历史人物,创造了无数历史功绩,斑斑史迹历历在目。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林悦上奏乞归祭祖。宋仁宗索谱阅读,赞赏林氏历代忠孝传家,御题“忠孝”并盖玉玺,又赐给林氏两诗,其一为:“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纵观福安林氏发展源流,进入福安的小支系很多,大的主要支系,一支是东晋由下邳入闽的晋安郡守林禄的后裔,一系是唐末五代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固始多支林氏后裔、一支是北宋末入闽的济南林普的后裔。而从福安林氏迁徙出县境并开枝散叶的支脉也为数不少,如从南江世系迁往连江东岱的林氏,在当地发展繁衍甚是见好。
作为闽东地区的重镇福安,不但经济上活跃度很高,山水宜人,更是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好地方。福安三贤:薛令之、郑虎臣、谢翱,每一个都承载了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宋理宗御批 “敷锡五福,以安一县”,从此设县,而林氏早在福安设县治之前,就已在这片热土上繁衍传承,迄今一千多年,是福安发展的最有力推动姓氏之一,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对宗祠具体入微的描述和对家谱翔实可靠的记载,都是难得的文化资料,具备相当的历史价值。福安林氏正如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不同家族源流和姓氏发展的道路。有鉴于此,本书的出版,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一份难得的资料,对姓氏文化的研究也能起到管中窥豹的启迪作用,学者们可以从中觅见社会发展的一些脉络痕迹,进而探知家族源流与姓氏发展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看,《长林丰草》的出版对历史文化、姓氏源流、中国传统的传承研究大有裨益。在存史、资治、教化中,功德无量,无疑又是锦上添花之举,值得庆贺!谨为序!
《长林丰草—福安姓氏源流志》序
(作者:华人TV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华人TV)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长林丰草—福安姓氏源流志》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