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谒比干庙 弘扬祖德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2008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四日),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忠臣,林姓太始祖殷太师比干诞辰3100周年的纪念日。新乡市与卫辉市隆重地举行纪念活动。泉州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了这一盛典,见证了林姓祖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表达了对太始祖比干公崇高的敬意!
    武荣比干文研会组团赴卫辉谒祖,始于1993年。这次组团已是第九次,被称为“九谒比干庙。”经认真策划准备,由林时侨任团长,林树丹、林国金、林时浮、林时营、林时迁任副团长,共45人。代表团成员分别从福建南安内厝、云南昆明、北京、郑州等地出发,抵达新乡市汇合,一齐参加这千年一遇的盛典。
    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大典在卫辉市比干庙前新落成的比干文化广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以及河南省有关领导、新乡市和卫辉市领导出席了纪念大典。桑国卫副委员长、厉无畏副主席、河南省政协王全书主席、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为比干雕像揭幕。新乡市政协主席范学贵主持会议,中共卫辉市委冯志勇书记诵读祝文。大典上,林姓后裔代表先后列队到太始祖雕像前,净手、焚香、敬香、敬花。来自海内外的两千多名宾客相聚一起共祭比干,颂扬比干爱国佑民,心系苍生的赤胆忠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新乡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郑州,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工业基础好,农业水平高,科技教育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是豫北一颗璀璨的明珠。卫辉隶属于新乡,是谏臣极则比干庙的所在地,世称“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卫辉人文景观相交辉映,科教文化优势明显。每一次到新乡,到卫辉,我们都欣喜地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我们为林氏祖地的可喜变化感到由衷地高兴,我们对林氏祖地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表示真诚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林氏之源在中原,从中原腹地卫辉到东海之滨泉州,再从泉州到传衍至大江南北各省,播迁到东南亚各国和韩国、日本,再远播于美洲、欧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闽南的林氏,早就知道根在卫辉。以往因为没有合适的条件和机会到卫辉拜祖,更别说大规模的组团赴卫辉了,但是我们心中对祖地的向往是不言而喻的。得益于改革开放。
    泉州林姓与卫辉比干庙结缘,源于比千古画像。这是民间珍存数百年的文物瑰宝。数百年来,闽南比干后裔每逢古历十月廿五日,都自发地集会庆典。中华南北两地景仰比干公,一是赴卫辉比干庙,一是汇集于珍存比千古画像的闽南,形成了“北庙南像”的格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思想的解放,因此,泉州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能在短短的15年之内(1993年至2008年)9次组团到卫辉谒祖。中华儿女对祖宗的崇拜,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世代相传。比干文化对林姓的深远影响,三千多年来一直铭刻在林姓儿女的心中,并在林姓儿女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比干是林姓的太始祖,比干是位爱国的谏臣。比干精神的核心是舍身取义,忠烈报国,由此而演绎的比干文化博大而精深。中原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发祥地,也是历代“逐鹿之地”,文争武斗,战火纷飞。然而,那原始的文化印记(文化遗传基因),并没有因为战乱而毁灭,而是随着中华儿女的播迁,传到各地。比干精神也附着在林姓儿女的身上,传播四海。
    纵观一种文化现象,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的事实,二是文学的塑造,三是民间的习俗。一切文化现象的核心都是从历史事实发生发展起来的。
    从历史事实上看,比干是商朝沫邑人(今卫辉市北),是轩辕帝的三十四世孙,商朝末代帝王(纣王)的亲叔叔,因封于比地,故称为比干。比干自幼博学多才,二十多岁官居少师,忠君、爱国、爱民,是商朝国家栋梁。后来纣王政治腐败,重刑罚、杀贤良、亲小人、坏纲纪:生活腐化、修鹿台、筑酒池肉林,不理朝政,视民众如草芥,任意杀戮。以致民声怨怒,众叛亲离。比干“善行仁义以自恃”犯颜强谏三日不去,纣王恼羞成怒,剖杀比干。比干被害后,暴纣竟下令株杀其亲属。时比干夫人陈氏甫孕三月,即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及期于长林石室产一男。周武王克商后,褒封比干墓,铸铜盘铭,征得比干遗腹子。因他生于长林石室,赐姓林名坚。林坚即林姓始祖,比干乃林姓太始祖。历史记载了这一事实,比干是因忠谏而死的,是有史记载的爱国忠臣。比干是林姓的太始祖,林姓人为有这样一位忠烈的祖先而自豪。唐太宗在《祭比干文》中赞颂道:“叹往哲之不追,磋后贤之未及,然则犯颜色,逆龙鳞,奋不顾身,有死无二,蹈斯节者,罕有其人!非知之难,行之不易,所以永怀千古!”追封比干为太师,称之为忠烈公。宋仁宗曾御笔为林姓家谱题字“忠孝”,并赐诗二章,其中有“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之名句。从而,林姓族人以“忠孝”为堂号,以名句为联语比比皆是。善行仁义、剖腹验心、谏臣极则、三仁第一、忠孝有声、林姓太始祖等都成了陈述比干的专有词语。这就是历史的烙印。
    从文学角度看,有人说比于是财神、文曲星、裘皮始祖等等。说的是,比干死后,被玉皇大帝收到仙斑,因比干是才德兼备的正人君子,清政廉洁,重诚信,力公平,心地善良,办事公允,上能忠心待君,下能公平待民,无私无欲,就将其封为财神,掌管天下钱财。
    说的是:比干生有七窍玲珑心,聪慧多才,满腹韬伦,智能过人,神话传说封神榜中,周灭商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诰命,封比干为北斗文曲禄星,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点化文人学士学问精进。妙思涌泉,金榜题名。护佑将相臣吏,上沐君恩,下垂民拱,冠簪带缨,仕途腾达。
    说的是:比干在入朝为相前在现在的枣强县大营镇一带为做地方官,发展农耕鱼猎,将兽皮收集起来泡制,发明了熟皮技艺,并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庶民,至今延续了三千多年,比干被皮草行业尊称为始祖世代供奉。
    这些说法来自“玉皇大帝”封赐,来自神话传说“封神榜”,来自皮草行业的供奉。与实实在在屹立在卫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比干庙这一历史实物一比较,显得黯然失色了。
    从民俗文化来看,那是老百姓风俗习惯和心态的一种表露,往往是白发的,多次重复的,人数众多的一种行为。比如每年农历十月廿五日,是比干殉国的日子,闽南林姓往往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纪念比干爱国精神。闽南有一幅最古老的比干画像,经专家鉴定为明代画制,海内外媒体称为“泉郡文物瑰宝”,现在珍藏在内厝比干庙中。这幅比千古画像,年代之久,供奉之广,崇敬仪礼之隆重,堪为闽南仅有,全国罕见。在泉州,纪念比干殉国之日,总有成千上万的萧、锺、叶、林四姓宗亲到内厝拜祖,鼓乐喧天,鞭炮轰鸣,乐队繁多,队伍连绵数里,轰动四乡五里。为什么比干殉国三千多年了,仍然得到人们的崇敬呢?因为他是国家的栋梁,有为民请命的忠臣形象,有犯颜直谏、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崇敬忠臣、崇敬英雄这是民间香火不断的必然。
    我们从东海之滨来到中原牧野大地,由衷地钦佩新乡市为纪念第一位爱国谏臣,天下林姓太始祖殷太师比干诞3100周年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衷心祝林姓祖地新乡市、卫辉市各项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
    为纪念殷太师比干公诞辰3100周年,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特地撰写祝文,在比干庙前诵读,表达了对亘古第一忠臣、比干忠烈公的虔诚敬仰!
    (祝文附后)
(作者:阿超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比干 弘扬 祖德 德九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