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俗风情之南通妈祖文化

时间:2013年07月1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南通民俗风情之南通妈祖文化

昔时襟江濒海的家乡沿海文化中,有关天妃的民俗风情颇占一席之地。约在明末时,家乡寺观中供奉天妃娘娘的即有四处,分别为任家港东与桃甸(今平潮)西观音堂后各一,吕四街南北各一。

据传,各地天妃宫,或称天后宫,即今日港台乃至东南亚所参拜的海神妈祖娘娘。相传天妃原为五代时福建都巡检林原页之第六女,生于晋天福八年,宋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化去。她幼时已具神异,常在梦中飞越海上,拯救溺水遇难的人。当她及长不嫁化去后,屡在海上迭著灵异。如风涛之中,忽有蝴蝶双飞;忽半忽现红灯;此时倘航海遇险,则会转危为安。这些反映了人们在海上航行、捕鱼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和精神寄托,亦即形成妈祖(天妃)文化的中心所在。自闽郡商中及海岸广石,皆有其祠,颇得海上航海船民、人及渔民之青睐信奉,足显妈祖文化渊远流长。昔时家乡任家港、平潮、吕四的百姓与江海相伴,靠从事水运与捕捞作业谋生,加上福建沿海文化与家乡沿悔文化的自然交流,便形成了家乡南通的天妃(妈祖)风情,即妈祖文化。

清代嘉道年间,南通天妃官又有添加,城西曹家巷及附祀在宁绍会馆。逢上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据说是天后娘娘生日。无论是行海船的,还是客籍南通的各地商人,都演剧酹神“以江海之行仗妈祖娘娘之神力保佑也”。城里人来看戏的很多,显得平时香火很盛的地方格外热闹。此时南通还有请天妃娘娘尝时鲜的民俗,那便是冷糽和蚕豆两样。人们想必知道,冷糽即乳麦,三月熟者名糯赶青。捋取微炒,碾为寸缕,显得碧色芳香,这便是冷糽了。难能可贵的是三月蚕豆虽结荚,但还小,除非是早蚕豆。因之,寺庙里的道士,象围宝似的四乡张罗冷糽、煮青蚕豆给妈祖娘娘作时鲜供品,算是对蚂祖的崇拜之情。

昔之任家港对岸为常熟金凤山(福山),任家港的“天妃宫”属家乡历史上较早的妈祖崇拜寺观之。清代南通诗人在述及任家港的民情风俗时,颇能说明妈祖文化在此生根的渊由。李少山诗云:“任家港在福山前,中有吴娘六柱船。最恨长樯铁鹿子,载儿夫婿又经年”。姜长卿和道“任家港上渡姑胥,丝网船多一半居。最好生涯梅子雨,春江穿柳卖鲥鱼”。任家港为往吴门要道,人们希望一路顺风;渔民们则希望年年有渔,自然便很信奉海神天妃娘娘了。有兴趣寻觅任家港昔日天妃宫的朋友,可以在南通罐头厂内看到有两株经历数百载风霜的银杏树处,便是那时的遗迹了。

(作者:佚名 编辑:林氏 信息来源:新浪博客)
文章热词:南通 民俗 风情 妈祖 文化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