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土楼妈祖节风俗

时间:2013年09月06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梅林土楼妈祖节风俗

梅林土楼妈祖节风俗

梅林土楼妈祖节风俗

远离大海的山民也虔诚信仰妈祖,似乎不可思议,因为妈祖历来是海上保护神。然而地处山区的南靖县梅林村,客家民众每年都要举行土楼妈祖庆典,盛况不亚于沿海地区。

梅林村现属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境内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古时因遍植梅树而得名,为客家人世代聚居地。元至正末年(1368年),唐代名相魏征第十八代裔孙魏进兴携家到此落户,繁衍至今已有640年。后来,魏姓族人相继在此建起46座形态不同土楼,如今保存尚好就有25座,是著名土楼之乡。

历史上,客家人多居于荒山僻壤,耕地缺乏;加上明永乐五年到清嘉庆十一年(1407-1806年)400年间天灾人祸频发,仅大灾害就有60多起,民不聊生,纷纷外迁,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台湾等地谋生。而明末清初外迁乡民大都前往台湾,其中魏姓族人最多。如今这个2200多人口的村子,旅居印尼、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地就达6万余人;而繁衍定居于台湾岛台中、台南、台北、桃源、土城等地魏姓后人则多达3万余人,系闽南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远涉重洋,命悬一线,异乡谋生,艰难险阻。梅林村父老为祈神明保佑在外游子,专程到莆田湄洲祖庙“割香”,请回济世救难,普渡众生的海上保护神妈祖,于清康熙十年(1677年)在世居的土楼建起天后宫,虔诚供奉,顶礼膜拜。清代至民国间,该宫先后三次重修,尤其是1981年海外乡亲踊跃捐修,面貌一新。

梅林土楼天后宫近溪面水,坐西朝东,分前后院,风格独特。前院为平房,奉祀忠义之神关公;后院共两层,为主殿,楼上奉祀天后妈祖。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式。屋脊雕饰双龙戏珠,屋顶四角饰有四条小龙;木构件为透空雕饰,并有八仙过海,花草虫鸟等彩绘,古色古香,美仑美奂。宫内仍保存着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二方石碑,一对浮雕攀龙石柱等。该宫系南靖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梅林妈祖信仰深入民心,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都要举行隆重庆典,今年还举办首届土楼妈祖文化节。每年从农历三月廿一起,全村民众就为庆典忙开了,家家户户杀鸡鸭,做糍粑,买糖果,购置丰盛供品,以备到天后宫朝拜妈祖。三月廿三一大早,人们就赶到天后宫,争先参加妈祖“巡村”活动。村民们簇拥着妈祖神轿,扬旗举伞,敲锣打鼓,奏乐燃炮,舞龙戏狮,逶迤行进在街巷阡陌,全程长达15公里。神轿每到一处,民众无不摆上香案,虔诚跪拜……节庆期间,天后宫前,土楼院里都请来戏班,连演芗剧、木偶戏等,热闹非凡。最精彩的是“妈祖过海”仪式;信众们抬着神轿涉溪渡水,象征妈祖历尽劫波,济世佑民。而久居海外、台湾等地乡亲回乡,亦必到天后宫进香祈愿,妈祖成其怀土思乡精神寄托。

“梅香别有韵,林翠净无尘。土楼舒华章,妈祖千古传。”

明末以来,梅林所在地的魏氏子孙为了生计,便相约结伴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台湾等地谋生。祖地父老乡亲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在外游子的平安,便从莆田湄洲岛请回救难济世、普度众生的圣母妈祖到山里祭拜,同时也寄托对海外亲人的思念之情。梅林先民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建造了一座精美的天后宫来供奉妈祖。每年的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廿三),居住于世界建筑瑰宝土楼中的村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朝拜活动,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一独特习俗延续至今已有300多年。

(作者:佚名 编辑:林氏 信息来源:图片漳州)
文章热词:梅林 妈祖 风俗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