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豪情 留心声

时间:2011年03月21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庄敏公大作除《奏议》八卷外,还有《见庵集》十四卷,惜《见庵集》毁於倭火。现从方志和族谱中收集了十三首诗词,附录于《林聪奏议》之后。因其数量少,越显得异常之珍贵。诗言志且能触及作者的心灵深处,因而对研究庄敏公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十三首诗词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游记,以描写景物风光为主,如五律《香林寺》、七律《游武夷山》、《游显迹岩》、《游金郁寺》(二首)、《泳雪和扬亘京兆韵》、《途中写怀》,共七首。其二是写个人的志向、抱负;事业的成败;对时政的评论等,共六首。
  本文试将后六首,按写作时间逐首进行剖析评述。藉此,为推动研究庄敏公诗词和其他方面略尽微力。

  鹤林宫(七律)
  洞天烟景路漫漫,万里归来试一看。
  夹岸桃花开正实,投林猿鸟自知闲。
  汉庭曳履声犹在,魏阙弹冠志未阑。
  踏遍烟霞访仙子,为寻大药驻龙颜。

  写作时间:从诗意看,是在入仕不久,正当诗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庄敏公行状》记载:正统八年(1477)公授刑科给事中,“是岁,闻梅所林先生丧,奔回闽中守制,丁卯(正统十二年,1447)服阕,诣京复前职。”可认定此诗作於正统八年癸亥(1443)至十二年丁卯(1447)之间,时庄敏公26岁至30岁。
  首联与颔联主要写景。诗人从万里之遥的京师回到故乡,得闲到鹤林宫览胜。鹤林宫在宁德十二都道教第一洞天霍童山下,霍童山是我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汉代以来就有左慈、葛洪、自玉蟾等道家名人到此修炼。鹤林宫明嘉靖间毁於山洪,笔者曾踏访过其废墟,见主殿柱基就有百馀个,可见其规模之宏伟。诗人的家离鹤林宫不远,春天,霍童溪两岸桃花盛开,漫漫长路通向烟雾朦胧的洞天仙境,悠然信步,欣赏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景。
  胫联。诗人重申自己“安社稷、利国家”,誓以古直谏臣自任的决心。胫联首句用“汉庭曳履”典故,汉郑崇在哀帝时官尚书仆射,常求见哀帝进行规谏。他入宫时曳革履,人未到履声已至,哀帝笑着说:“我识得郑尚书履声。”(见《汉书•郑崇传》后喻为关心国事。下句用“魏阙弹冠”之典。魏阙:为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下为悬布法令之处。魏阙亦泛指朝庭。弹冠,整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多表示喜庆和敬肃之意。汉王吉,字子阳,和贡禹很要好。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见《汉书•王吉传》)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全联意为:我要像郑崇一样关心国事,出仕时的誓言(弹冠时之志)一定要实现。
  尾联。首句意为拨开迷茫的烟霞,去寻访高人、智者(仙子),求教治国之道。末句借奏皇派徐福寻长生不老药之典,“寻药驻颜”见《神仙传,刘根》:“草木诸药,能治百病,补虚驻颜,断谷益气。”“寻大药”可理解为探求治国之方略,“驻龙颜”之龙应是指中华龙,可理解为让国家常盛不衰。

  金部寺访敬仲僧(七律)

  正统乙丑访敬仲僧於金鄁寺,别去十载。今秋,奉使粤东,顺道归省,复得敬仲会杯酒,笑谈风景犹昔,赋此以记之。

  十年羸马客京畿,无奈缁尘染素衣。
  痛极贾生怜器鼠,忧深漆室及园葵。
  晴窗检点空观象,暗室寻思莫补时。
  去住未能身似系,乾坤惭愧伐檀诗。

  诗的前言,说正统十年乙丑(1445)会过敬仲,当时庄敏公为父亲梅所公之丧守制。今秋奉使粤东,“臣前奉命广东祭海,回还至京……。”(《敷陈大宝八事疏》)在“八事疏”中提出“正国本”,批评景泰帝废储不当,建议复立朱见深为太子。这是景泰三年壬申(1452)的事,是年诗人顺道归省,距上次与敬仲会是八年,言十载是揍个整数。
  此次重访金鄁寺,现存三首七律,《游金鄁寺》(七律二首),主要写景,叙与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而七律《金鄁寺访敬仲僧》,则是诗人倾诉仕途的坎坷、艰辛,描绘一个直臣、清官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十分险恶的官场中为官的痛苦、无奈、愧疚的矛盾心情。
  首联。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匹瘦弱的马,但为了社稷、民众,不顾一切还在负重奔驰。京师污浊的政治气氛,把自己纯洁的心灵也给污染了。
  颔联。前句用投鼠忌器之典。言官为难和痛心之处是“贵臣近主”,弹劾奸佞的贵臣,必定会伤及君主,但诗人对汉贾谊,因怕伤及君主而不敢弹劾“贵臣”表示“痛极”而不齿。后句用漆室之典:漆室是春秋时鲁邑名。鲁穆公君老子幼,国事甚危。漆室地方有女子忧国忧民倚柱而啸。(见《列女传•漆室女》)后用为关心国事的典故。“及园葵”《说文》:“葵卫也,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左传成十七年》:“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诗人认为,漆室女忧国忧民的呼啸应“唤醒”鲁国像园葵一样具备防御的能力保卫自己。景泰三年,离“土木之变”才三年。五十万大军顷刻覆没,英宗北狩的惨剧犹在眼前,此奇耻大辱,使诗人“忧深”痛心。希望明王朝能富国强兵。像园葵一样能自卫其足。
  胫联。首句用“观象”典故。古代宫门两边高耸的楼,叫双阙,也叫观。上悬法象,象是法、法令。《国语•齐》:“设象以为民纪。”悬象使民观之,曰观象。意思是:朝廷公布的法纪,细查之,竟有许多无法执行。下句用暗室之典出於《梁书•汉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暗室特指人看不见的地方。古人云:“暗室不欺”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事。此句意为:尽管自己暗自寻思、探究,极想力挽狂澜,但独木难支,而无补於时政。
  尾联。意为此身进退已不能由已,对照内容为刺贪,批判不劳而食的《伐檀》诗,自己无功而受禄,天地如此广阔,而个人愧疚的竟无处容身。

  金台别兄季诚(五言古诗二首)
  我生本疏庸,遭时窃微禄。
  君恩愧未酬,父书差能读。
  为郎十五年,自惭不称服。
  豪门却行踪,暗室常谨独。
  诲益重烦君,夙夜当三复。

  冉冉孤征鸿,哀鸣度潇湘。
  低徊顾俦侣,翻飞不成行。
  悠悠川原隔,渺渺关塞长。
  同胞而别离,此情殊凄怆。
  出处道不亏,在远犹连床。

  诗作时间:第一首有“为郎十五年”句,郎为官名,秦初置郎中令,其属官有三属郎,汉以后有郎中、侍郎等官职。诗中“为郎”即“为官”。庄敏公在正统八年(1443)授刑科给事中,十六年后,“天顺乙卯(1459)秋七月,闻太夫人陈氏忧,奔回宁德。”“庚辰(1460)诏起公赴京”(《庄敏公行状》),别兄季诚即天顺四年(1460)的事。
  季诚,讳公憼,号一斋,敕赠文林郎,季诚是字。庄敏公兄弟共五人,长公志,次公应,三公懋为倪氏太夫人所生,四公憼,五公慧(后改讳聪)为陈氏太夫人所生。庄敏公与季诚兄的感情当然不一般,诗中凄凄别离意,跃然纸上。
  诗二首,重点在第一首,前八句说:我本是一个平庸的普通人,幸逢盛世才能叨食君禄。但皇上的知遇之恩尚未报答,父亲的谆谆教诲还未全做到。为官十五年,自幸还没有被官场的恶势力所称服。豪门权势之家是决不涉足,无人看见的地方,做事当愈加谨慎。后两句说:兄台肺腑赠言不但谨记在心,而且要经常复诵遵行。
  第二首,主要描述诗人即将告别故乡亲人的凄怆心情。人在异乡像孤鸿远征,度潇湘,越原野,临塞外,与恶劣的环境拼搏。虽与兄长远隔千山万水,但情感犹如在连床的卧室促膝谈心。

国学书怀(七律)

  公为刑科给事中,直言无忌,冢宰衔之。因其指斥请托改易选注,嗾御史诬劾论死。尚书胡濙闻之移病不出,上遣问乃悟,释公。迁国子学正,时坐率性堂,有《书怀》诗。

  东风吹雪弄馀寒,械朴歌来兴未阑。
  圣主虽云轻冷职,菲材原不称言官。
  蠹芸香暖图书静,炉篆香消午漏残。
  自笑此身宜懒散,蔽冠尘土不须弹。

  诗作时间:应在景泰六至七年间(1455 - 1456),庄敏公任国子监学正之时。这两年是他仕途最失意,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最严重的时期。景泰五年冬(1454),他的外甥陈和被吏部选任教官,想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以便於奉养亲人,托庄敏公对吏部表达此意,事得如顾。朝中权势趁机嗾使御史弹劾,坐专檀选官论死。后被胡濙、王直所救,贬为正九品的国子监学正。
  诗的前言是后人所加,交代了诗的时代背景。其中“时坐率性堂”是新发现的资料,明国子监设六堂,而率性堂是最高年级,入学三年之后,方升率性(类今之毕业班)。庄敏公学识渊博故能“坐率性堂”。
  首联。初春,东风吹起残雪,送来徐徐馀寒,称颂周文王治国有方的《大雅•械朴篇》,千百年来传唱不衰。诗人希望当朝君王能和文王一样贤明。
  颔联。虽然圣明的君主轻视国子监学正,派我任此冷职,但我微薄的学识和才干,本来任言官也不称职。这一联表达了庄敏公博大的胸怀,虽被贬到最底层,仍没有丝毫埋怨的情绪,而是自谦地认为自己是“菲材”。
  胫联。能驱蠹虫的芸香草在静谧、温馨的书房里散发出清香,炉架上的盘香已燃尽香消,不觉滴漏已报过了午夜时光。此联诗人生动地描写出国学读书治学的良好环境。
  尾联。暗自思忖,不觉好笑,原来自己很适合淡簿的教书生涯。为此,冠上的尘埃何必再弹干净呢!后句弹冠典故的用意与七律《鹤林宫》全然不同,那时是要弹干净冠上的尘土,当个好官。而现在仕途茫茫“公在太学,萧然一室,焚香扫地,若将终身。”(《庄敏公行状》)甘心做个教书匠,对做官已无兴趣。

  四景题词

  园前亭小结三间,屋壁聊题四景诗。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有谁知。

  我爱春春景,好山嘴吐晴。
  岚墙头带芳草。
  黄鹂骂杏花,惹得游蜂恼。
  海棠零乱牡丹愁,祗恐韶华容易老。

  我爱夏夏日,长玉勒棋声。
  碎罗翻扇影凉。
  长安买奇货,满路芰荷香。
  蝉在绿阴深处闹,也须回首顾螳螂。

  我爱秋秋思,征鸿叫苏武。
  黄菊苦忆陶潜。
  红叶落将来,无风自家舞。
  双双社燕报归期,旧巢留待明年补。

  我爱冬冬日,寒烹蒸融雪。
  水倚杖看冰山。
  茄唱边庭曲,将军夜度关。
  有个渔翁堪入画,一蓑披得冻雪还。

  美哉四时之景也,有何而不饮,饮而醉,醉又沽。我也不爱刘玲杯,我也不爱黄公垆。我也不是西台之宪度,我也不掌北府之兵符。我也曾识六韬与八阵,我也曾识五典与三谟。达则兼善天下,合则独守吾庐。圣人之教只如此,富贵浮云安可图。朗然吟罢发长啸,明月满楼清景孤。

  写作时间:从内容分析,诗人此时似有满腔牢骚,而在鸣不平。估计是与《国学书怀》同一时期所作。
  这是一组以诗、词、赋相结合的作品,形式比较少见。起首是七绝,是四景词的序诗。接着是写四季风景的长短句,是作品的主体。最后是短赋,是结束语。
  作品的重点在最后的短赋中。诗人触景生情,认为面对四季美景而畅饮,亦属人生之快事。但诗人不是嗜酒之狂徒,不能与以酣饮为乐的刘玲,黄公垆的常客稽康、阮藉相比。虽然熟知文韬武略,曾识用兵的“六韬”“八阵”或治国的“五典”“三谟”,但还不是西台之宪度,也不掌北府之兵符。文中流露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怨心情。接着引《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诗人把前句改为“合则独守吾庐”但意思没变。全句意为:在得意时能把恩惠施给天下人,不得意时能努力修养自己,以示世人。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能适应辉煌,也能忍受穷困。圣人是如此教导我们的,富贵像浮云一般变幻莫测,怎么能贪图它呢?酒阑吟罢,发一声长啸,惟见满楼清凉的月光,尽显孤独之景色。
  过了若干年之后,诗人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实干,忠直和极谏,荣任“西台宪度”,成化三年(1467)任都察院长官右都御史,成化九年(1473)掌管南都察院。成化十三年(1477)任刑部尚书。后来他也掌管过北府的兵符,成化七年(1471)替代王越巡抚大同,《奏议》中收有《抚边六事疏》等三篇奏章,是巡抚大同时所作。大同地区与瓦刺等北部强悍国家相对持,边衅不断,十分紧要,朝廷派他抚边,正是看中他的军事才干。《庄敏公行状》云:“辛卯(1471),上以大同重地,敕公巡视。公至,则练士马,备器械,固墩堡,广储蓄,黜将官之不才者。号令明肃,边境无事,奉令回京。”

◇林立柽
《林氏研究》第十三期(2001.9.20)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豪情 留心 心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