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忠烈名載史册、攒至孝賜建雙闕、撰“姓纂”林寶存史、慎思持節封忠義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蘊忠烈名載史册
     林蘊與兄藻齊名,不僅是早年登第,而在于懷大志、稱忠烈、陳大義。
     作《泉山銘》以見志。林蘊字茂復,披公第六子,“賦性鲠直,少同兄藻,與清源郡歐陽詹,讀書于泉山,又築精舍于福平(莆田福平山),嘗作《泉山銘》以見志。”“貞元四年戊辰,侍郎劉泰真下明經及第,稱旨擢第,除水部員外郎”。
     “斥劉辟反”稱忠烈。林蘊有賢名,四川節度使泉愛之,辟為推官。皋卒,劉辟代任節度使,謀反,“蘊嘗以順逆之理諷之,不聽,復遣書切諫”,劉辟怒欲殺之。蘊“大呼曰:危邦不入,得死為幸。辟心惜其直,陰令刑人以刀磨其頸挾之,蘊叱曰:死即死耳,吾頸豈汝礪石耶!”劉辟雖改容,仍貶蘊為唐昌尉。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高崇文平劉辟之亂,林蘊因切諫與斥劉辟,名動京師,奉詔入京,授水部員外郎。
     喻大義程權歸闕。林蕴關懷國家興治,武之衡為相,遣書諷之削三鎮;李吉甫為相,又上安邊長策。值滄州程權,“聞蜀寇已平,不自安,欲先入朝歸藩”。而滄軍挾制拒命,林蘊“以河朔覆輒誘諭”,“人人釋然,權始得歸闕”。林蘊忠于唐室,刑部侍郎劉伯芻表薦曰:“抗忠言于蜀郡,劉辟改容;陳大義于滄州,程櫂歸闕。”蘊遷壽州刺史,轉邵州。
     林蕴善詞令,巧應對。在京師與崔姓同席,崔夸其氏族。蕴抗聲曰:“崔子弑齊君,林放問禮之本,何如優劣。”崔弋慚。有朝士嘗問蘊何許人?蘊對曰:“闽人也。”又問閩中何所有?蕴欣然答刁:“人則王伯登仙,物則延平古劍。”問者改容稱敬。
     林蘊與歐陽詹友善。值蘊居故鄉,詹自蜀邸寄詩曰:“村步如廷壽,川原似福平,無人相與識,獨自故鄉情”,蓋欲同歸也。
     蘊任邵州刺史時,政绩顯著。事載《唐書》《泉州人物志》。    (丹誠)

     攒至孝賜建雙闕
     林櫂,字會通,福建莆田人。林尊之于,韬公之孫。唐貞元中任福唐縣尉。母有疾,“奔還其家,行不俟車,食而失哺。迨親殒绝水漿不入口。自埏磚甓以營丘冢。及逾葬期,獨廬墓側,白烏再集甘露連降,泉州申于使密。時貞元癸酉歲(793),李若初廉問兹地,深所嘉嘆,遣從事親驗。天久旱干,露彩融釋,櫂拊膺大哭曰:‘櫂盡人子常道,禎祥之降,本非所望,向者所睹,其福我耶,禍我耶!今使車將至,苟無所驗,非予足顧,將殃于州里矣!’逡巡愁雲四合,异香中來,觸物氤氳,歘然甘露,焕然五色,锡然其味,玉然其聲,移時不消,千樹同色,禽烏素質,翩翩來翔。合里共觀,無不聳駭。……李公錄以上奏。德宗敦勸孝道,降詔褒异,命立雙闕于其宅,旌表門闆,舉族皆蠲徭役,厚加賞餞,號為闕下林家,四門歐陽詹曾著甘露述,備詳其事。”(引文系唐將仕郎崇文館校書黄璞所撰)
   

     撰“姓纂”林寶存史
     林寶,濟南人,唐代官朝議郎、太常博士。收集唐中書令温彦博《林氏源流總序》、邵州刺史林蘊撰寫的《林氏宗譜原序》,對中華姓氏作系统研究,寫成《元和姓纂序》,指出“周武王賜姓林”,叙述“濟南鄒縣,放之后也”,“居四川、成都者,漢楊雄師林閭是也”,“晋安林氏為林放之后,晋永嘉渡江居晋安”。
    “姓纂”是宋元以來全國各地林姓尋根溯源的指南。    (史錄)

    慎思持節封忠義
    林慎思,字虔中,自號伸蒙子,福建長樂人。唐懿宗咸通十年己丑科(869)進士。初授秘書省校書郎,遷水部郎中。乾符中,僖宗日與宦官嬉戲,朝政曰非。慎思以國事為重,屢次上疏諫君勤政,因觸犯權貴貶為京兆萬年令。廣明元年,黄巢入長安迫其歸順,慎思不屈而死。著有《伸蒙子》三卷、《續孟子》二卷,载于《新唐書》、《四庫全書》。
    黄巢撤出長安后,諸子奉其柩歸葬長樂渡橋大墓山。唐天于旌其閭曰:“儒英忠義”,詔立《忠賢祀》。南宋朱熹避禁寓居長樂,游籌岩山慎思讀書處,贊慎思德成于此,題“德成精舍”四字,后人稱皆地為德成岩。德成岩忠賢祠和渡橋慎思陵,古迹猶存,宏偉壯觀。 (林玉琰)
   

(作者:比干文研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忠烈 史册 至孝 慎思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