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五房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九牧五房

 
 
 
    公字若思,披公之五子。由明經擢第,授滄州、景州司馬,賜绯金魚袋,遷通州刺史。夫人胡氏,生二子:慇(前街祖),志(雙石、坑邊祖)。

    贊曰:
    烈烈通州  松柏受命
    绯衣金魚  穆莊有敬
    為民作常  執维甲令
    由晋人閩  簪缨輝映
    五百逾期  于斯焉盛
    胥成而堅  旋轸歸慶
    明刑部尚書裔孫  俊敬撰
 

    五 房 系 简 介
    慇公,曄公之長子,任建安縣尉,生五子:辟、莊、蘭、藹、菁。辟十九世孫宗亮,字樂經,明恩貢,授龍岩教諭,居龍岩白土。宗亮七世孫國標、國榜、國柱、國樞、國機、國杉、國桂等先后移居江西萍鄉。國柱之弟國棟則移居湖南。菁公,慤公之五子,列閩林十九世。配伍氏生一子名儼。儼公移居浙江平陽鑒湖,子孫繁榮昌盛。
    志公,曄公之次子,生一子名政,移居百丈。  
 
 
    林 柄 乃 嘩 公 后 裔
    九牧五房宗支,首傳為前街、雙石、坑邊、深巷諸房,再遷移至南安林柄等地。往外播遷的,一是北宋時儼公(曄公之曾孫晋安20世)由金鷄山移居浙江平陽鑒湖,衍成巨族;另一支是清初,奇珍公之子國標、國榜,移居江西萍鄉;緊接着,奇戀公長子國柱,也移居萍鄉,次子國棟則移居湖南,派衍兩湘(湘鄉、湘潭)。現僅就林柄的源與流概述如下:
    林柄的祖源。林柄是九牧五房通州刺史曄公的后裔。曄公字若思(晋安17世),唐貞元癸酉科(793)明經擢第,授滄州、景州司法,赐紫绯魚袋,遷通州刺史。配胡氏生二子:慤、志。慇公(晋安18世),任建安縣尉,唐昭宗光化二年任磨堪衣冠产帖,生五子:辟、莊、蘭、藹、菁。辟公又名漢(晋安19世),修明經業,官大理評事,生二子:元载、超勇。曄公后裔蕃衍昌盛,傳至第十七世為安公。
    林柄開基祖。林柄位于南安市北部,地處鯉城、仙游、永春交界處。開基祖是安公。安公,字文思,曄公之十七世孫,元至正間避亂移居南安八都,初居官柄屯,配興氏生子名真魁。真魁公配謝氏,燕翼是謀,築室于林柄(悃牛穴),置田產,立班产,振家聲。
    林柄的繁衍發展。林柄三世祖長房佛仔公,二房佛乙公。四世祖訓生、宗泰、佑六為長二三房祖。五世長房長玄童,建居董(錦)田,成化十八年(1482)承當八甲,生一子廷宗,廷宗生二子分兩支派:汝强派居衍中董田,汝齊派居衍内董。長房次普童,建居上厝,生二子廷勉、廷寬,其子孫均往外。長房三惠童,建居陳林到八世分兩支派:鳳徵派居衍陳林,鳳隆派之后遷仙游。五世二房進生,成化十八年承當三甲,生二分兩支派;長秉義生永茂、為永茂派,到十二世再分兩支派:即肇惠、肇賢派,居林柄,傳到廿一世移居太寧下渠。肇统肇錫派,衍林柄,今居崎路。進生次子秉暘建居崎路。生三子分兩支派,媽保、媽養合派,其后往外。媽進居衍崎路。到十一世,子陽的五子分五支派:二、三、四派后均往外,長有槐派傳到十四世再分兩支派:育生、育安合一支派,居衍仙邑仁德里山上(今屬仙游龍華金山村);育員派居衍崎路,十一世子陽五子有彬派,居衍西頭坑。五世三房長文賓傳到九世起陸續往外。三房次文遂,居衍林柄,今居崎路。三房三文資,其曾孫起往外。
    林柄建基至今,歷近六百五十個春秋,已傳廿五世,現有在鄉人口八百多人,其中有國家干部、企事業職員、教師、大中專生六十多人,經濟發展,文提高,交通方便,一派生機。
    林柄林氏自三世起,歷代都有往外遷徙,且人數頗多,分布極廣。外出分為四種類型:二是知去向有往來聯系的;二是知去向但失往來聯系;三是只知外出,去向情况全不詳的;四是外出定居不久或數代后子孫再徙异地的。有往來的:1920一1948年先后南渡馬來西亞、發展至今三百余人,興旺發達。1932年至解放后先后遷移厦門、漳州及角美方向的也已發展近三百人。1966年移民太寧下渠等地,人口也近三百人。知去向無往來聯系的有往永福(太)、仙游、福清、閩侯、連江、平潭、福州、閩清、永安、厦門鹿耳(茸)兜、永春、浙江温州、江西、廣東、臺灣以及南洋等地。
    為尋找林柄祖后裔的在外者,族人编著了歷代遷徙往外者材料,供其尋根認祖,并通過省林氏源流研討會等單位,采用印發材料,外訪考查,書信、電話查詢等,不惜一切代價精力而尋找,敬希望凡林柄祖歷代遷往外者的宗親,主動前來認同。願有一日安公所有后裔能歡聚一堂。
    今年六月一日,已不負有心人,第一次找到了三百年間遷永太的延辰、育绣、育權的后裔。其中廷辰玄孫捷元、捷鱉在光绪年間(1882一1886)文武雙進士,捷元為武進士,任寧德千總,為樟城北溪造橋輔路;捷鱉文進士,二品官,御前二等侍衛。原遷永太有二十多人,尚未全查找到,其中這三人傳至今五百五十多人居箕地,現屬清凉鎮旗山村,小田村的羅坂等處,另育绣三弟育權再遷居連江。
    林柄祖祠三次被燒并三次重建,即在康熙、民初和1958年間。至于譜牒明嘉靖十四年有簡譜,至1731年十三世育河主創修第一次,故而前十世較未載,后共修譜六次,最后一次是1943年,编有諱行和字行。長三房自十三世起,二房十四世起,统一諱行是:育、延、胤、士、维、元、亨、利、貞、詩、書、禮、樂。字行是:知、侯、甸、萬、邦、簪、纓、奕、葉、奎、璧、聯、輝。
    林柄祖地現居族人,正以光耀祖業,尋找安公以前十五世代祖系,尋找歷代外遷后裔會聚,創修新的譜志,為林氏宗史增添光輝的一頁!
 
    連城林坊亦曄公苗裔
    在福建省連城林坊,有九牧五房的 一支,人丁七千五百余人。
    據宗譜載:林坊開基祖伯八公,乃曄公十九世孫(列晋安三十五世)一郎公之子,原居南平 劍州虞欄閣,因宋末避亂隱居清流縣螺 村南山下,后徙居清流縣林家城。至二 世六十郎公于元朝至元甲子年由祖居 清流林家城遷入連城縣南順里水西半 徑堡而居,后因人丁繁盛以姓氏命村, 取名“林坊”。三世德茂公。四世分四支: 長廣壇公;次有賢公;三友欽公(據說: 遷居廣東);四友俊公(據說:遷居廣東)。五世(有賢公派下)長四七公;次旺生公;三順生公;四梅生公(遷居廣東)。旺生公生四子:長章是昱公,居林坊崗尾;次子長公,居大梨;三文長公,居井頭;四滿全公,居塘,枝分四房。今已傳至廿六世,枝榮葉茂,分派到連城北傳鄉、姑田鄉,還播遷到廣東、臺灣和湖南洪江等地。
    林坊林氏在清代迭出名賢,最突出约是朝輔公和明紀公。
    朝輔公字國佐,號翼臣。系曄公之卅六世孫,秉隆公之子,居林坊鄉崗尾。清乾隆癸卯年歲隨父同往貴州钲遠府,戈申科鄉試中式第六名亞魁,乾隆五十王年,庚戌恩科中第廿五名進士,殿試三甲第十四名進士,出任湖北撫標右營守備,甲寅歲以軍功升補楚省都司,嘉慶元年二月奉旨賞戴雙眼花翎,十月内奉欽賜果勇巴圖魯府。十一月廿五日奉旨升授廣東連陽營游擊,十二月特調湖北襄陽營游擊,誥授武翼大夫。
    明紀公字亮臣,號冠軍,系曄公之卅九世孫,倫禮公之子,居林坊鄉壙蚯門。清光绪三年七月奉旨開賞戴藍翎,九年奉旨出關授剿越南,十一年二月克慶府等處擒斬首逆。廿三年奉準委督守備,廿六年立署廣東瓊州钲右營兼帶練兵封萬里官城,牌區仍保存于林坊宗祠内。
    (連城  林報潤)

   

 

(作者:向陽 林天意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

上一篇:九牧四房

下一篇:九牧六房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