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比干公之裔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太始祖比干公,生於公元前1092年,沬邑(古稱朝歌)人。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紂王之叔。封於比,故名比干,乃黄帝第三十三世孫①。帝乙時,佐兄鞏固玫權,嘔心瀝血。紂王繼位時,受命輔佐,官少師,披肝瀝膽,盡慮盡忠,被譽為三代孤忠。商末,紂王荒淫無度,微子去國,箕子佯狂,國勢危殆。比干累諫不聽,乃汉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諫而不從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进涑,不去者三日。紂問何以知恃?比干曰:“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比干刍以為聖人。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遂殺比干,剖腹驗心。
    比干被害后,暴紂竞下令株連其親屬。時比干正妃有嫣氏②甫孕三月,恐禍又,即携婢女四人避難於牧野。及期於長林石室產一男,因其地泉水淙淙,取名泉。周武王克商未及下車,即派大臣褒封比干墓,鑄銅盤銘,并派人徵得比干遺腹子。因他生於長林石室,賜姓林易名堅,拜為大夫,食采清河。後移封博陵公。啵陵(今河北蠡縣一帶)乃林氏發祥地,比干乃林姓太始祖。
    比干卒於公元前1029年,终年63歲,葬於朝歌,即汲縣北十有五里(今河南衛輝市)。春秋時,孔子適衛,率弟子謁比干墓,劍刻比干墓碑,自是比干道益昌。魏孝文帝南巡親謁比干墓,封墓建祠,刻吊殷比干墓文於碑石上,今碑文猶存。唐太宗伐高麗道經墓下,率文武大臣謁比干墓,下詔爰贈太師,縊忠烈公,命有司修葺祠堂,祀以少牢,春秋二祭。於是廟制益崇。唐宋以降,歷代帝王聖賢褒揚有加。現比干廟尚存有元仁宗、明孝宗、清康熙、乾隆的碑刻。
    古往今來,無數炎黄子孫以比干為典範,激勵自己高風亮節,為民族振興,祖國昌盛,勇赴國難,以死報國。如愛國詩人屈原、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直諫諍臣魏征、精忠報國的岳飛、浩然正氣的文天祥、忠介名臣海瑞、民族英雄林則徐等都是繼承比干精神的典範。有兩副對聯,概括地評贊比干的愛國精神。
    [其一]

          剖心明忠赤  精神赫赫齊穹壤
          忠諫救國颠  烈氣飄飄凛雪霜
    [其二]

           天地同流一  為萬世諫臣之祖
           凛然正氣  顯歷朝忠烈之名
    注

      ①:據殷世系記載。   

      ②:胡公滿封陳之前稱有嫣氏。      

忠烈比干公之裔

忠烈比干公之裔


    魏孝文帝吊殷少師比干文    太和十八年
    唯皇構遷中之元载,歲御次乎闔茂,望舒會于星纪,十有四日,日惟甲申,予揚和淇,右蹀駟庸,西指崧原而摇步,順京途以答征。路歷商區,轄届衛壤,泛目睇川,縱覽觀陸,遂傍睨古迹,游瞰曩風,睹殷比千之墓,悵然悼懷焉。乃命馭揍駐輪,策驥躬矚,荊棘荒朽,工為绵薨,而遗猷明密,事若對德。慨狂后之猖穢,傷貞臣之嫜節,聊興其韵,貽吊云爾:曰三才之肇元兮,敷五靈以抉德。含剛柔于金木兮,資明暗于南北。重離耀其炎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禀常之懷生兮,昏睿遞其啟則。晝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翳。咨堯舜之耿介兮,何桀紂之猖敗。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或己以貽戾。謇謇兮比干,藉冑兮殷宗,含精兮涎粹,宣樹兮英風禀蘭露以滌神,餐菊英而儼容 如薜荔以蕩識,佩江籬而麗躬。履霜以结冰兮,卒窘忠而彌濃。千金豈其吾珍兮,皇輿實余所鍾。奮城諫而燼軀兮,導危言以鱟鋒。嗚呼哀哉,嗚呼哀哉,惟子在殷,實為梁棟,外贊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職,德音遐洞,周師還旆,非子誰貢。否哉悖運,遘此不辰兰一綱道没,七曜輝泯。負乘竊器,怠弃天倫。懷誠資怒,讜言焉陳,鬼侯已醢,子不見歟?邢侯已脯,子不聞歟?微子去矣,于不知歟?箕子奴矣,子不覺歟?何其輕生,一致斯歟,何其愛義,勇若歸歟?遗體既灰,不其惜歟?永矣無返,不其痛歟?嗚呼哀哉,夫天地之長遠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來者子不厥當。胡契闊之迆遭兮,值昏化而永良。曷不相時以卷舒兮,徒委質而顛亡。雖虚名空傳於千载,拒何勛之可揚,奚若騰魂以遠逝,飛足而歸昌。得比肩於尚父,卒同協於周王。建鴻績於盛辰,啟骨宇於齊方。闡穆音乎萬祀,傅冤業以修長。而乃自受兹斃,視竅殷辛,剖心無補,迷肌丧身。朕非武發,封墓誰因?胡不我臣......   

    唐太宗皇帝贈殷太師比干謐詔
    門下,昔望諸列國之相,漢主尚求其后。夷吾霸者之臣,魏君猶禮其墓。况乎正直之道,邁青松而孤绝,忠勇之操,掩白玉而振彩者哉。殷故少師比干,貞一表德,忠介成性,以明允之量,屬無妄之灾。玉馬遽馳,愍其邦之殄瘁.宝衣將燎,惜其君之覆亡。見義不回,懷忠蹈節,讜言才發,輕其百龄之命。淫刑既逞,碎其七尺之軀。雖後周王封墓,莫救焚骸之禍;孔聖稱仁,寧追剖心之痛。固以冤深终古,悼结彼蒼。朕觀風趟魏,問罪遼碣,經途麥秀之墟,緬懷梓林之地,駐蹕而瞻荒隴,願以為臣。撫躬而想幽泉,思聞其諫。豈代終之義,久闕于往册,易名之典无聞于后代。宜錫寵命,以展宿心。可追贈太師,謐曰忠烈公。仍遣三口叩持節祭告,四口叩為副,所在有司封崇其墓,修葺祠堂,州縣春秋二時祀以少牢。给隨近五户,以供祭享及灑掃主者施行。貞觀十九年二月          

    唐太宗皇帝祭比干文
    维大唐貞觀十九年,歲次乙已二月己亥朔廿日戊午,皇帝敬遣太府卿蕭欽、宗正少卿駙馬都尉長孫冲等,持節以少牢之奠,祭殷故少師比干之靈曰:朕聞龍躍鳳翔,必資鳞羽,聖王御下,必藉忠良。元首股肱,其道尚矣。惟君誕靈山岳,降德星辰。苞金石以為心,蕴松桂而為質。不以夷險易操,不以利害變節。孟津之師,挹高風而莫進.葫歌之滅,資至德而延期。且道喪時昏,奸邪并用,暴君虐主,正直難居。是以江漢神龜殘形,由于蘊兆。荊山和璞碎質,以其懷珍。丹耀彩而磨肌,翠含色而解羽。驚風拂野,迥樹先凋.零雨被枝上局花早墜。良由佩奇街美,獨秀孤貞。雖識存亡,拒能遣凶殘之累。智周萬物,不能離顛沛之艱。然則大厦將崩,非一木之能止;天道去矣豈兰賢之可全。且夫舉過顯惡,忠誠不欺,忠臣之義也。三諫不入,奉身而退,聖人之道也。何必殉形于國,以速商殷之亡。剖心于朝,以深獨夫之罪。每懷此恨,正惜精忠。愚者睹朕斯言,以為飾非拒諫.智者明以此意當田知惜善愛仁。嘆往哲之不追,嗟後賢之未及。然則犯顏色,逆龍鳞,奮不辰,事不貳,蹈斯節者,罕有其人。非知之難,行之不易。所以永懷千古,駐駕九原,凄愴風烟,靡尋餘迹。荒凉丘隴,空有其名。昔周武封墓,褒忠表德。姬文葬骨,异世同臣.雖今古殊途,年代冥冥。式遵故實,爰贈太師,謐忠烈公,清酌少牢,以陳薄禮。游魂不昧,鑒此嘉誠。
   司徒太子太師趟國公  長孫無忌
   開府儀同三司申國公  高士廉
   光禄大夫民部尚書莒國公  唐儉

   吏部尚書駙馬都尉柱國安德郡開國公  楊師道
   中書令江陵縣開國子  岑文本
   正議大夫守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  馬周
   中大夫守黄門侍郎  褚遂良
   貞觀十九年二月三十日長孫無忌等奏請以贈比干詔并祭文刻石樹碑奉敕依奏前左宗衛鏜曹參軍事宜弘文館學士薛陁書 

    元仁宗皇帝御立延佑碑獻文  延佑二年春昭世相感  事必有因  精誠其極  道義是親  當殷季世  歷數有辛  反道敗德  穢迹彰聞  肆夫淫虐  殘及臣民  親離眾叛  國步將屯  公屢切諫  大義斯伸  忠誠挺至隕其身  周武與義  孔聖稱仁  始終天地  攸定彝倫  天下善一  彼此奚分  推彼及此  乃禮之循  所以异代皆願為臣

    明孝宗皇帝重修殷太師廟頌文 弘治十一年十一月望日

    维商一代  奄有八垠  哲六七作  澤流後昆  迄於末造  猶愁遗仁  微箕不死  公獨殒身  生而得仁  婉意所存  维公皎皎  其仁甚真  公而不死  商其千春  周雖明聖  甘终作臣  而公死矣  湯廟卒湮  西方之君  悲公不辰  乃封其土  道若少伸  承歟拒歟  公實有神  朝歌之南  淇水之濱  三千年來  厥藏孔新  厥藏孔新  厥廟孔陳  簋簋不飾  以牧以薪  君子斯惻乃勖其人  荒之度之  戮蕪誅榛  新廟奕奕  昭於蒼昊  维聖有典  是憑是遵  春秋匪懈羞彼溪蘋  億萬斯载  妥公之窀  我作商頌  以告其民

    清乾隆皇帝咏詩祭比干  乾隆十五年
    天地之經  君臣之義  貴戚异姓  同歸一致  與社稷共  逝將焉避  孰丁其難  孰丁其易嗟哉斯人  遭殷之季  罔為臣僕  先王獻自  披瀝以陳  甘於殯弃  五畝佳城  千秋弗墜夫子適周  载經柏隧  早許三仁  詛惟四字

    清康熙皇帝御制詩  康熙四十六年拜比干墓所作   
  三代遣忠照汗青  龍逢地下共精靈  微箕而後能無諫  脯醢之餘別有刑  石碣尚留尼父筆銅盤何用武王銘  荒丘萬古蓬蒿里  浩氣長存貫日星   

                        周秦漢名賢論比干
                         (戰國)屈原”
       接輿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于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秦)蔡澤”
    “主聖臣賢,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國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國亂。是音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玥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戮尋,而憐其臣子。”
                        (西漢)賈誼③
    “悲仁人之盡節兮,反為小人所賊。比干忠諫而剖心兮,箕子披髮而佯狂。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長。非重軀而慮難兮,惜傷身而無功。已矣哉!”
                        (西漢)東方朔④
    “昔者關龍逢深諫于桀,而王子比干直言于殷。此二臣者,皆盡慮盡忠,閔主澤不下流,而萬民騷動,故直言其失,切諫其邪者,將以為君之榮,除主之禍也。……褒有德,禄賢能,誅惡亂,總遠方,一類统,美風俗,此帝王所由昌也。……以遇湯與文王也,伊尹、太公以如此,龍逢、比干獨如彼,豈不哀哉?”

           歷代名人咏比干
             題比干墓
             (晉)劉夢熊
  累累孤冢鎖寒烟,似抱興亡恨一天。
  斷碣雨餘碑墜泪,長揚風卷樹嗚咽。
  獨憐白刃翻蝴蝶,惟有丹心托杜鵑。
  玉骨不隨塵土盡,遗留血影照千年。


        謁比干廟
       (唐)沈佺期
  淇上風日好,纷紛沿岸多。
  绿芳幸未歇,泛襤此明波。
  采蘩憶分吹,理棹想荊歌。
  鬱然懷君子,浩曠將如何。


       比  干  公
        (唐)李白
  靡躬非仁蹈難非智死于其死
  然後為義忠無二耻烈有餘氣
  正直聰明至今猛視咨爾來代
  為臣不易


        吊比干墓
       [唐)孟郊
  殷辛帝天下,厭為天下尊。
  乾坤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是喪己源①。
  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曰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有骨不為土,應作直木根。
  今來過此鄉,下馬吊此墳。
  静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瞻比干遺像
      宋理學家  邵雍
  精誠皎于曰,發出為忠辭。
  方寸已盡破,獨夫猶不知②。
  高墳臨大道,老木無柔枝。
  千古瞻遗像,翻為諂子嗤③。


         比  干
     宋龍圖閣學士  王十朋
  諫君不聽合亡身,豈忍求生却害仁。
  不向天庭剖心死,安知心异世間人。


      殷少師忠烈比干公贊
    裔孫大理寺司理植敬撰
  開祖名宦是帝行  委身仕國遇遭亡
  盡忠最要扶危主  亂世難匡無道王
  商前姓子分支遠  殷後封林為裔光
  至武追思旌厥墓  表妻蔭兒節流香


           祭太師墳
       元翰林學士  歐陽玄
  獨夫臺上醉红裙,七竅丹心豈忍聞④。
  白日已隨流水没,青山猶護太師墳。
  忠肝一片埋秋草,直氣千年起暮雲。
  我也停骖薦萍藻⑥,太行落木正纷纷。


    ①  此兩句是反語,既遣責紂王之親奸佞、遠忠良,又道出詩人對社會不良現象的諷刺和愤懣.
    ②獨夫:指紂王。
    ③  其意為反而被進縐言的小于們所嗤笑。
    ④  七竅:傳說比干的心有七個窟窿,謂“玲瓏心”,聰明過人。
    ⑤  骖:車駕三馬稱黪;薦萍藻,即獻上萍藻祭物。

   祀商少師比干廟
  元太原郡公  王憚
  念昔有殷季,天步移獨夫。
  淫酗蕩祀典,下民為毒痛。
  所崇盡奸回,啟遁箕子奴①。
  先生豈不知,蔓草不可圖。
  顧親叔父尊,以位乃三孤。
  强諫誠我任,剖心不為愈。
  自靖暨殺身,要之宗社扶。
  所以宣父筆,三仁同一途。
  惟公存亡間,所系重有殊。
  一朝嘆雲亡,宗國隨之墟。
  丹誠皎于日,餘烈光入區。
  準爾來代臣,大節知所趨。
  嗚呼介士嘆,萬萬狂童且②。
  今來二千载,殷周兩榛蕪。
  巍然一丘土,高與西山俱。
  清霜九月節,肇祀陪千輿③。
  肅拜列階下,精爽動佩裙。
  世道有淪喪,一忠千萬諛。
  商歌振林樾,日下悲風徂④。


     翰林學士  秀水吕原
  平生自靖重彝倫,一諫甯求便殺身。
  没世不忘存國念,忍聞名譽列三仁。


    陝西布政使  汲郡郭堅
  直言諫討竞罹灾,千古凄凉阔夜臺。
  芳草一尊來奠處,烏啼泉咽不勝哀。


  翰林院學士  永新劉定之
  赫赫殷王子,由來直諫臣。
  獨夫觀七竅,尼父嘆三仁。
  墓古無藏骨,廟荒有塑神。
  悠悠百世後,誰復逆龍鳞。

  刑部郎中  武康沈彬
  太師高冢上,廟貌肅衣冠。
  諫苦形容槁,時顛匡救難。
  刳心天見赤,痤骨土生寒。
  細想當年事,殘碑不忍看。

  觀政進士  廬尤王佐
  太師忠諫死,千載氣如生。
  賈禍非為佞,稱仁豈是名。
  荒崗疑古色,老樹起秋聲二
  倘有奸雄過,能無愧悚情。


  兵部侍郎  四明宋琰
  猶將蘋藻薦荒祠,想對商辛直諫時。
  死節祇緣親義重,忠心甯忍國家危。
  狐踪兔迹千年冢,螭首龜文百代碑。
  日暮西風送殘笛,據鞍佇望益凄其。

     儉都御史  四明張楷
  自靖無言信有由,殺身無怨益無尤。
  仁於尼父書中見,魂逐龍逢地下游。
  草滿平岡藏野兔,藤垂古木蔭荒丘。
  當年生氣今猶在,一吊忠魂一泪流。


    ①  微子啟逃跑,箕子囚為奴。
    ②  狂童:指殷紂。
    ③  千輿:千輛車子。意為來祭祀的人很多,車輛上千。
    ④  徂(音卒):到。

  大理寺少師  彬陽曹琏
  西風匹馬過殷墟,為吊忠良到落暉。
  寢廟有基離黍合,墓丘無主野狐歸。
  李唐加溢名猶在,商紂剖心事已非。
  讀罷斷碑回首處,不勝凄慘欲沾衣。


  翰林院學士  莆田裔孫文
  少師殷冑國元臣,國祚將亡豈顧身。
  痛切寸心輕一死,名稱千古重三仁。
  逃居石室存遣孕,賜姓長林啟後人。
  周武下車封厥墓,大明忠孝為君親。


  翰林院學士  金城黄諫
  少師當日竭精忠,誰料昏愚諫不從。
  古廟尚由元魏立,荒丘應是武王封。
  心刳刃下丹誠露,雨浥林前樹色濃。
  匹馬經過重吊古,幾多遗恨滿心胸。

    太僕寺丞  四明金混
  箕囚微去足潸然,猶是殷家未盡年。
  逆耳有言難轉主,剖心無計可回天。
  汲中古墓千年祀,淇上荒丘幾劫烟。
  此日經過想餘烈,不勝情泪激寒泉。

    河南布政使  盧陵李昌祺
  孤墳遠在太行阿,直諫刳心事不磨。
  今日我來頻太息,當年公死竞如何。
  荒祠隱隱村翁守,古木森森野鳥歌。
  惟有累朝碑碣在,行人經過幾摩挲。

  福建布政使  桐廬姚龍
  大厦顛非一木支,仁名早巳重周時。
  吹嘘不散精忠氣,刳剔空令歷代悲。
  草樹和烟迷古冢,莓苔添雨上殘碑。
  商家六百年來事,只有封堆屬故基。

  山東布政使  泰和曾犟
  紂惡荒淫日罔悛,一時那復信仁賢。
  刳心自是明忠赤,直諫何從救國顛。
  牧野風雲含殺氣,殷墟草木帶寒烟。
  幾回過此悲殘事,讀罷殘碑泪泫然。

  河南參政  西蜀蕭儼
  商道荒淫切諫頻,從容自靖豈謀身。
  武王封墓首褒義,尼父論心深許仁。
  蘚濕豐碑淇澳雨,鳥啼遺廟太行春。
  非惟一死關興廢,剩有餘風激後人。

    伴讀  都昌鄭岩
  披真露赤犯顏時,視死如歸丁不疑。
  極口總因宗國計,刳心甯憾主恩虧。
  荒祠宿草迷孤瓏,落日行人讀斷碑。
  一束生芻奠祠下,蟪蛄榆柳不勝悲。

  觀政進士  文安鄒表
  少師白骨葬朝歌,直諫辛商事不磨。
  矗矗空碑臨大道,森森喬木長危柯。
  古今祀典褒封重,來往星轺望仰多。
  更有至公天上月,清光夜夜照陵阿。


  觀政進士  漳州廬信
  天下三分二已周,箕囚微去子何求。
  生如伊尹扶商日,死似龍逢諫夏秋。
  七竅獨垂天地老,三仁并著古今優。
  道旁高冢麒麟卧,夜夜清光貫斗牛。

 

  吏部尚書  鈞州馬文升
  庸城西北太師墳,義膽忠肝世罕倫。
  高冢有狐眠白日,古碑無字立黄昏。
  孽龍逝後乖風息,直道由來汗簡存。
  此曰登祠一瞻拜,寒烟衰草故銷魂。

    比干墓(七绝二首)
    明文淵閣大學士  彭時
  自信輸忠正幅員,豈知心剖得名全。
  鹿臺千尺今何在?不及孤墳萬古傳。
  萬古乾坤八尺墳,當年一死為忠君。
  護勞异代加封謐,正恐英魂不忍聞。


    謁比干墓
    明翰林编修  萬浩
  微子歸周箕子狂,先生須用死擔當。
  危上自泣為身禍,生眠那可見國亡。
  從托此心明七竅,遂令斯遂生三綱①。
  洛京齊過同榛莽,萬古精忠日月光。

    謁殷太師廟
    明監察御史  曾用升
  蒼蒼古柏幾交加,匡護宗臣世所嗟。
  七竅有靈埋不死,一心甘剖誓無它。
  冰霜凛凛芳千古,禾黍離離憶萬家。
  可嘆成仁遂就義,西風凄斷夕陽斜。


    比干廟記見托
    明國子祭酒  蕭良有
  赤日驅車衛水濱,登臨暫得藉殷勤。
  望之經術應慚我②,公瑾交情一醉君。
  座上論心看舊字⑧,樓臺解慍有南薰。
  歸岐不盡懷忠意,回首孤城已夕曛。


    謁殷太師比干墓
    清户部尚書  梁清標
  殷墟遗廟拜宗臣,馬鬣歸然衛水濱。
  禾黍故宫千古恨,殿廷瀝血九原人。
  苔封篆籀把碑碣,籟響松杉泣鬼神。
  為薦青萍英爽在④,陰風白晝起沙塵。


    吊殷太師比干墓
    清大學士  魏裔介
    商受荒厥绪,毒痛遍九土。
    賢聖之七君⑤,感慨成今古。
    太師懷忠烈,殺身對宗祖。
    世運幾千年,巍峨崇廟庶。
    不馨周俎豆,獨沐殷風雨。
    我聞尼父筆,龍圖豁群瞽。
    倘聽諫輔合,八百豈敢侮。
    空明七竅心,不悟淫酗主。
    碧血化為虹,鷹揚已耀武。
    馬鬣媲華嵩⑥,箕尼照淇浒。
    既仁亦且賢,憑吊過南浦。


    ①  遂今斯谦:指隨了他的心願.
    ②  望之:即肖望之,經學家,好學多聞,官至太傅,為宦官所陷。
    ⑧  論心:各抒己見。舊字:指碑文。
    ④  青蘋:寶劍名。
    ⑤  商有31王,賢聖之君有湯、太甲、太戊、祖乙、盤
    ⑥  馬鬣媲華嵩:比干騎着馬走了,其高大可與華山、嵩山相比。

   

(作者:丹誠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忠烈 比干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