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台功臣林成祖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成祖与王志杰、施世榜。并称开发台湾三大功臣。成祖是其号,他本名秀俊,字茂春,乳名王仔。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闰七月十五日,出生于漳浦县攀龙村兵营顶社,在攀龙列第十二世,系晋安四十九世,游洋三十三世。家中世代农耕。年少时他就怀有远大志向,于雍正十二年渡海去台,初居台中大甲,承租“番田”耕作,自己辛勤劳作外,还招佃帮耕。由于土地肥沃,一年两熟,收入渐增,家资曰富。
    乾隆初期,成祖的开垦事业扩展到摆接堡和兴直堡,包括今板桥、中和、永和、土城、新庄、二重、三重和五股的大部地区。当时,板桥大部份属平埔族摆接社所有。成祖的开发遭到平埔族人的阻挠。开垦不得已中断。这时,正逢摆接社发生流行性传染病,许多人不治而死。成祖懂医道会看病,救了很多人,番社头目非常感激,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成祖取得土地开垦权,平埔族人也和汉人杂居通婚。渐渐接受汉人文化。板桥平原被熔人农业社会。
    开垦的土地,常为天旱所苦,林成祖又出资开凿大安圳,接引大汉溪水,经土城向北流人板桥南边的田泮头,分为四大股,灌溉板桥绝大部分田地,面积达一千余甲(一甲约合11.31亩)。大安圳长三十多里,宽二丈四尺,经早溪的渠道,埋设土涵管于溪底,一遇洪水,土涵管就被冲毁。屡毁屡修,林成祖毫无气馁,连年修复,整个工程耗资十多万两黄金,才将大安圳完全修护完善,每年收租谷万余石。随后他又开凿永丰圳,引水灌田数百甲。水利的兴修,使成祖的土地经营成效卓著。
    到乾隆中期,成祖组织开垦的土地,遍及北部广大地区。分别取名为新庄、新埔、后埔、枋寮、大佳腊等。岁人谷十多万石,成为巨富。因此,林家在板桥大兴土木,建造房舍、公馆、仓库,形成后埔街。林家大公馆落成后,接着建造大房公馆,又在新埔建造二房公馆。深丘三房馆,轰动了整个北部地区。这时,官府听信谗言。以“造城谋反”罪将林成祖逮捕至京城讯问。其三子林海文素有才能,携带巨款进京营救。花了很多钱财疏通,成祖才得以免罪获释,先前被没收的财产得到清还。
    成祖回到台湾后。虽已是古稀之年,仍忙于督促农事,与佃农同甘共苦,又开垦了里族之野。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回答说:“我是生长在农家,做田是本份,怎能安心坐吃,况且此为国家土地,荒芜已久,开垦了有利民生”。成祖在北部地区披荆斩棘,流血流汗,辛勤垦拓造田数千甲,成为台湾北部地区的大垦首,为开发台湾立功,名载史册。
    成祖在祖籍地时娶妻宋氏闺名荫,生一子名海庙。渡台后继娶平埔族人潘氏,闺名蛤仔霍,生二子,曰海筹、海文,共三子,次子海筹承父业,继续倾资维护大安圳,大房孙登达继承祖父遗志,又新开一条暗坑圳。世人称颂他们是“凿圳专家”。
    成祖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十四日,享年七十三,葬在台北县内湖乡新里族粉寮(港墘),他的刻苦创业精神,至今还令人肃然起敬。二百多年来。他的子孙在板桥一向受人尊敬,曾任台湾“交通部长”,现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林丰正就是他的七世孙。
    海峡两岸同宗共祖,血缘亲缘源远流长,血浓于水。骨肉情深。2000年7月。林成祖祭祀公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林俊宏、副主任委员林丰茂、林燮宗等38人组成拜祖团。首次回乡会亲谒祖。2003年11月,第二次组成400人的拜祖团,分四批回乡拜祭子华祖(开基一世祖),并捐资50万元人民币修建林氏大宗祠。2004年5月,大宗祠修建竣工,他们再次组团400余人。于5月15日回攀龙参加林氏大宗祠重修落成庆典和祭祖仪式。谒祖团有的是祖孙三代同行。年长的80多岁,年幼的才3岁,更多的是夫妻成双,兄弟并肩,姐妹携手,场面感人,盛况空前。
(作者:林智诗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功臣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