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林氏源流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據1987年統計,同安林氏有40335人,居全縣姓氏第二位。從現有资料分析,同安林氏主要有五大派:閥下林家金紫派、九牧林家諸派、柏葉派、六林派和從海澄遷入的支派。金紫林家源流已專題介紹過(见《比干丈研》第三輯44頁),本文側重介紹后四派系。
    一、九牧林家
    閩林十六世披公,字茂彦,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及第,初授將樂令,遷潭州、康州刺史,贬臨汀郡曹掾,改臨汀令,有德政揍授太子詹事,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皆刺史稱九牧林家。九牧畏房、二房等均派衍同安。
  九牧長房兩支:
  瓊頭派。閩林31世林侯(属九牧長房),字君侯,由廈門店里遷居龍頭,即桕頭,今改瓊頭,君侯為瓊頭始祖。其地稱龍山,燈號為龍山(分堂號),昭穆自訂“君宗景庭,弘子良仕,朝文武樂,忠孝貽謀,仁義垂统,昭兹來喜,奕世其昌”。現行到了“兹”字革。其派下分居新宅村及新店鎮内土安村、后山村。
    瓊頭三房第五世,支派这播福清縣,肇基海瓊頭、海新宅兩村。
    城場派。又稱詩場,属九牧長房,由廈門店里分支,開基祖實公(閩林31世)。燈號忠孝,昭穆“公彬友,丕永爾,助俾熾,咸其昌,世保安,長錦泰”,現行至“保”字輩。歷代外移族居者,有周邊、丁亭二村,新店鎮前浯林,西柯鎮瑶頭村巷仔内角、下尾顶、下二村。  另一支派入居于新圩鎮七里村.七里又分支住于内厝鎮東岗村。東岗村自立昭穆為“計世異邦泰,文章耀國華。詩書謝祖母.檀樂盡佳聲”。現行至“書”字革,為第十二世:
    九牧二房四支:
    束市派。属九牧二房藻公之后.錦馬(馬平)開基祖翹公之裔。翹生知。知生搏、握。搏生文英、文邁。文邁生傳、儀、伋。伋公之次子怿(閩林24世),任同安掾吏,居東市。為東市林家始祖。燈號西河.昭穆不詳。至    前宅派。内厝鎮前宅、古店二村,是同一始祖開基。其祖先由馬平派下四石柱徙居南安溪南上廳,再分支移入同安内頭,轉古店,后定居前宅村,生四子,長子、次子世居前宅,三子回住古店,四子移居南安后壩。燈號沿用九牧,昭穆自訂“萬世子德以從道,朝廷任用逞英豪。傅芳绍業田绵遠,華美日新景福高。”
    南門内派。  同安城關南門内(地属銅魚館)林氏,其祖先是晉江安平人(今安海)于明末到同安做官而定居,后世祖林篤園開發成族.后裔分居于南門内、大埕内及溪邊頭等處,其燈號為安平,昭穆無立。
    安平派下林圯佐鄭成功收復臺灣,墾斗六門,現有林姓居民數萬人。
    二、柏業(又名白葉)派四支:
    溪邊林。柏業三世致政(字子行)肇基大坪,為大坪始祖。至八世楷,移居山前村。又傳四世,至聯世,其長子侯檗,字賢培,自山前移居同安在坊里溪邊保后溪甲。其燈號西河,昭穆:“汝有子希孟,孚伯廷德瞻。允吾知鼎侯,孫君臣嘉會。淑彦敬時修,華猶晉上實。文章歙爾材,亮采賡世昌”。現行到“時”字輩。
    官潯林。柏業派惠公,生二子:樸翁、裕    師生娶成氏,生二子,分長房正廣,居西官潯;二房正二,居東官潯。至明代中葉,長房三柱卦窗一支移居橄欖樹,鋪上柱分居草塘。二房后角林分支移居前埔村(均属新民鎮)。
    堤内林。柏業五世安壽(字禄而),于明洪武年間肇基安溪桂林。  七傳至天春,于嘉靖年間由桂窑屈尺移居堤内。昭穆沿用桂林“禄金生分每,子天有潤仕,同登理道家,孝友傳宗本,文章耀國華”。現行至“章”字輩,為廿二世,其十三世理信往澎湖,十七世友鵝往南洋。
    山頭窑林。新店鎮山頭村有一支窑林,其祠堂稱“窑林祖厝”,林騫(字為臣)自桂窑來到麝圃山頭,與原住之林氏(希元族裔)宗親族居,至今傳八世。燈號、昭穆沿用柏業。今行至“修”字輩。
    三、六林、井頭和美山林:
    莲塘派。在馬巷附近,有林姓聚族而居,世稱六林。六林以莲塘為母鄉。莲塘又稱内塘、刺塘。其肇基始祖系宏路人.于明初來到莲搪,中年成家,生二子,長居蓮螗,次居店頭。其燈號九牧,昭穆原訂“大容淵,程孔子,伯仲良,仕文元”,從二世起行。續訂“盛世昌名揚祖德,華堂昭穆振佳聲”,近又績訂“宗傳信義宏圖逮,族衍籠麟海日腾”。現行至“穆”字輩。
    蓮塘長房五傳至程道移居馬家巷(今馬巷街),六世孔翰分派祖厝口。至十一世兄弟孫蕃衍于臺灣。四子朝智無嗣。惟二子朝義、三子朝禮、五子朝信開發井頭,地稱麟山,燈號九牧,昭穆前八世不清。到十世林君升(江南提督)才親訂為“世聖以佐德,廷彦顯忠良,殿元畢業懋,碩士名節光。大鐘英俊志,肇啟文謨芳。道基源克邃,绪厚澤斯昌。善升昭玉應,慶永卜家祥。一經賢哲正,萬傳勛烈長,鍚汝期延祚,秉益咸備常。成性載嘉行,興運尚式章。萃履逢康泰,雲端賣超翔。方弘國屏翰,绍承盛圭璋。”從九世起實行,現已行到“業”字輩,為23世。派居于外的有后寮村、新店鎮東莲村,退速播臺灣及南洋等地。
    美山林。内厝鎮美山(又名尾山)村,其燈號“九牧”。昭穆為“口口口德啟”,行至“啟”字辈。
    四、海澄遷入的支派
    經查,由海澄遷入的有三支,因祖源不詳,暫稱海澄林。
    溪埔下林。明嘉靖六年(1527年),始祖達觀公肇基溪埔下林家。閱世相傳,至七代日腾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家譜,記载開基祖由海澄六都四圖河遷居。燈號沿用峨山(分堂號),昭穆為“遜乾汝起,甫鼎赐元,文光初振,華國聲殖”。從二世起行,今为第十八世。人移于同宗新厝頂,合族而居。原四九圳燈號西河,昭穆不清。1990年在臺宗親來訪,提供其昭穆為“開國勛臣忠節羲,傅家事業檀詩書,箕裘克绍追前哲,大振門庭樂居。” 
    瑶頭林。瑶頭村后巷角林氏,其祖先來自海澄新垵林東社,與四九圳林是同宗而分移的,歷世兩地以族親往來.燈號西河,昭穆現行“萬年高德,百世咸恩”。
    五、渡臺林氏
    同安林姓移居臺灣的颇多,各地宗譜記載的如下:
    1、新店鎮山頭村,潜、遵、哲等人于清中葉往臺灣,聚居于彰化番仔土究王爺宫,現彰化王功等四個村及臺中縣蔗廓鄉等,人口四五千人。
    2、西柯鎮下山頭村二房六路派下有兄弟二人于清代移居臺灣,肇基臺中縣瑞井、龍岗村。
    3、柑欖樹村(官潯分派),其十一世林霍(世稱“文學祖”)的后裔林生輝之子世儀,于清嘉度年間渡臺,居臺南市辜婦妈廟街,書香傳世,蕃衍成族。
    4、四口圳村其五世三光于清初渡臺,居檨仔林。其子國然,移居彰化牌頭背莊。至孫國勋,又移住淡水廳竹塹城至今。
    5、井頭村二世朝仁,移居臺灣艋舯。朝仁生子、上云。云生子崇伯、崇仲、 伯生子敦履、敦舉。二房八世克静移居臺灣。十二世佐齊、佐評、佐我俱居臺灣南路萬丹。十三世德彪移居臺灣竹塹。
    6、馬巷龍田派,三田世系廿二世撞棟,于清乾隆年間(十八歲)渡臺,居彰化王宫四塊厝莊。
    7、潘涂十五世林含、林語,十六世林岳、林牽、林盛心,約于明萬歷年間,相繼渡臺。
    8、官潯村十世益邦,行伍出身,官臺灣鎮總。其后代留居臺灣(住址不詳)。
    9、莲塘村十三世元由于清乾隆年間舉家移往臺灣。其子盛面、盛語、盛潔、盛料、盛服、盛茶。其孫世欠、哉、來、凛、仁里、包卿、伍員等發展于臺灣浪嬌。
   1O、馬巷龍田派十八世維六,清初渡臺,居承天府轄子龍廟莊。次田派下林佳(名皆)渡臺居竹塹。佳生四子:惠、庇、元、錫。惠之長子振看,移居寶斗,庇移住王宫,庇之第五子振番(又名振聚)移居新竹.子孫蕃衍于臺灣。又廿四世清科也渡臺。
   11、湖井村原有“霞嶺”派下,五世四房于明代移居臺灣桃園,其后世情况不明。

 

(作者:林家瑞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同安 源流

上一篇:永泰林氏源流

下一篇:诏安林姓源流考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