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化学家林祖赓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今年,厦門大學已被國家正式立項為“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譽揚國内外。這是廈大師生奮斗的結果,也是林祖赓校長孜孜不倦努力的結果。他是著名電化學家,致力于攀登電化学科學高峰,取得突破性成果。任校長之后,他努力把廈門大學建設成為國内一流、國際先進的綜合性大學。
    林祖赓,1934年11月21日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1956年他以優异成績畢業于廈門大学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並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5年他是廈大化學系電化學在職研究生。歷任廈大化学系電化學教研室主任、廈門大学科研處處長、教務長、副校長。現任廈門大學教授、物理化学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廈門大學校長。
    林祖赓教授長期從事物理化学和電化學的教學工作,並從五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從事電化學研究工作。他積極與田昭武教授合作,把廈门大学電化學建設成為全國主要電化学研究中心。為確立廈門大學電化学研究方法在全國的领先地位和廈門大学在全國能源電化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出貢獻。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他就致力于電子技術在電化學研究中的應用,參加建立了我國第一套電化學測量系統——電化学综合測試室(1965年)包括了控制電位(或電流)的各種穩態、暂態、電極交流阻抗等方法:其中,選相調輝電極交流阻抗測定法,可測出毫秒级電極阻抗變化,仍是迄今為止文獻上響應速度最快的電極阻抗測定方法。在電化學综合測試儀基礎上,他參與研制的DHZ—1型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產品,已在國内lOO多個高等学校和研究機構廣泛地應用。
    六十年代開始,林祖赓即進行化學電源的研究,他帶领廈門大學化学系電化學教研室的教師,先后對鋅電極、銀電極、氣體擴散多孔電極、空氣電桠、鋁合金電極等重要類型化学電源電極行為進行研究。在國内最早做出雙層結構防水型空氣電極,全噴涂式高性能多孔氣體擴散電極和鋅一一空氣二次電池。在多孔氣體擴散電極研究中,首先定量地解釋了電極在實用電流密度範圍極化曲线的本質。對空氣電池氣室中氣相傳輸過程的研究,是迄今為止能見到的較為詳细深入的研究,從模擬計算和微區電流分布的研究,指出了傳輸分布是影響金属一一空氣電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全面分析了傳輸分布、傳輸量及其影響因素,提出改進措施,從而使扣式鋅一一空氣電池放電電流提高一倍。在氧電還原的鈷尖晶石催化劑穩定性研究中,提出了氧還原中間產物與催化劑穩定性的關系。他所领導的研究組已經成為我國化學電源基礎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他本人多次應邀在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和空間能源委員會學術年會上作專题报告。
    1979年以來,林祖赓教授先后五次出席在美國、英國、西德召開的國際電化学和國際化学能源方面的學術會議。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在英國The City Univ,London當訪問學者兩年。此期間,他勤奮工作,開展多項科學研究,完成了六項研究工作。其中,一項獲得歌德公司表揚;一項申請專利,為此記者對他進行采訪,在英國泰晤士报上作出專题报導;一項在35届國際電化學會土發表,獲得國際同行的好評。
    近年來,林祖赓教授又致力于把光学技術引進電極過程研究而發展起來的分子水平電化学的研究。建立起我國國内第一套激光掃描微區光電流譜現場電化学研究方法。
    林祖赓教授專長于電化學研究方法和能源電化學。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電極過程動力学、電化学研究方法和能源電化學方面的論文六十余篇,有六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為電化学學科的發展和四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科学研究有力地帶動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他所在物理化學学科,首寸比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改革開放以來,他已培養近二十名碩士研究生,還培養兩名獲博士學位。現在他退指導四名攻讀博士的研究生。
    由于林祖赓教授教学、科研成就突出,在國内外有較高聲譽,他先后被推選為中國宇航學會空間能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学学會電化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教委科学技術委員會化學學科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学部物理化学學科評審組成員,他還兼任電子工業部電源專業情报網特邀顧問,高等学校化學报編委、化學物理學报編委。
    林祖赓教授在學術上是我國優秀的專家,在高等學校的改革和管理上也是一位優秀的校長。他從厦大地處經濟特區、與臺灣一水之隔的區位出發,充分發揮综合性大學学科齊全、師資隊伍雄厚的優勢。明確提出面向2l世紀初,把廈門大學建設成國内一流、國際先進的綜合性大學的奮斗目標,積極探索特區大学教育發展的新路子。采取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增加經費投入,加强社會參與,提高教育質量,注重辦學效益的發展戰略。他對学校學科進行了結構性的改革,突破了原有文、理科综合性大學的辦學模式,形成包括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学和管理科學等学科門類較為齊全、内容比較先進的教育體系。現在已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18個博士點、4個博士后流站、工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並且,化學學科、生物学科和歷史学科已成為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這些學科都具有國内先進水平和形成自己的特色。
    林祖赓校長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他認為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搞好学科建設和辦好大学的根本大計。他把這項工作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堅決克服“近親繁殖”、論資排革的觀念和做法,在全國和世界範圍内招聘優秀專門人才,加强中青年教師培養。在業務上,改變教學與科研的“分離型”,提倡“結合型”,給每位教師落實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在品德上,教育他們尊老敬賢,謙虚謹慎,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在學術上,瞄準學科前沿,積極争取國家和地方科研任務,為學科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經過幾年來的努力,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脱穎而出,為廈大跨世紀的發展造就了一支能攀登科學高峰的師資隊伍。僅1995年,学校就主辦了第四十六届國際電化学年會和第十九届國際統計物理會議等國際性大型學術會議。
    現在,林祖赓校長正進一步弘揚爱國優良傳統,開創崭新美好未來,積極貫徹科教興國、科教興校戰略,充分發揮学校學科比較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面向21世紀,把廈門大学辦成國内一流、國際有較大影響的綜合性大学。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厦門大學原校長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作者:林鴻禧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不详)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