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在湖北省黄岡,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地方一一回龍山。此山地處大别山南麓,屬天柱山脉,由大崎山主峰南下,蜿蜒起伏百余里,至此呈游龍回首之狀,故名回龍山。  在回龍山脉白羊山南部,有兩個美麗的山村一一林家大壪和染铺壪。绿樹掩映中,林氏聚族而居。說起这里林氏,頗有一番來歷。據考,這里林家祖上,原為福建九牧六房唐邵州刺史林蘊之后裔。元朝時千一公賞識回龍山之秀麗,徙居黄岡,世代繁衍生息,形成巨族。就是在這里出了在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林氏三兄弟”一一林育英(張浩)、林育南、林育蓉。本文着重介紹杰出的革命家林育英與林育南的光輝史迹。   
一、林育英
    林育英(1897一1942),又名毓英,號仲丹,化名張浩,湖北黄岡人,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出生于回龍山林家大壪。他幼年就读于回龙山一所有名的私塾。这所私塾的先生,名叫李卓侯,他就是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先生思想开放,知识渊博,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启蒙老师。李卓侯执教一生,有三大快事引为自豪。其一,他参加过同盟会,与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等人多次聚首;其二,培养了举世闻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其三,启蒙了“林氏三兄弟”。作为启蒙老师,李卓侯对“林氏三兄弟”十分喜爱,他曾说过:“育南秉性聪慧,育英勤奋刻苦,育蓉既聪明又刻苦,日后会有大出息,只是育蓉性子阴柔,不好把握,是龙是虫,一切全靠他自己。”
    1919年“五四”運動席卷全國,京、滬、津等地學潮如火如荼,林育英、林育南在武漢與恽代英一起领導了轟轟烈烈的爱國學生運動。為了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林育英、林育南回家鄉創辦了一所新型学校——浚新学校。浚新学校坐落在白羊山南麓八斗壪興隆寺内。  門前清池碧水,寺后茂林修竹。在这所新式学校里,師生平等,紀律嚴明,傳授新思想、新知識,既学習又勞動,開湖北教育界一代新風,深受社會各界歡迎。浚新學校的宗旨是“自覺覺人”,該校與陳潭秋、陳萌林兄弟創辦的“聚星”學校和“青黎”学校一起,鼎足而三,成為黄岡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策源地。
    1921年7月,林育英與林育南、恽代英、李求實等在浚新学校發起組織成立帶共產主義性質的“共存社”,其宗旨“以積極切實的預備,企求階級斗争、勞農政治的實現,以達到圆滿的人類共存的目的。”翌年2月,林育英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到大冶工礦區開展革命宣傳工作。1923年“二·七”大罷工之后,奉調長沙望麓園織布廠任支部書記,同年6月,調到安源煤礦工人消费合作社任營業主任。
    1924年5月,林育英奉派赴蘇聯,在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学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第二年回國后,任中共上海市滬東區委書記。有一次,他在指揮上海市民反對段祺瑞大會游行時與軍警搏斗中,頭部、胸部與左手腕被刺刀砍傷,血流如注,仍堅持戰斗。游行結束后,工人們見他傷勢嚴重,急忙送往醫院搶救,幸而脱離危險。這次示威游行影響很大,林育英被反動當局懸赏通缉。
    1927年春,林育英被調回武漢任漢口市委書記。由于時局惡化,革命處于低潮,他冒着生命危險,開辦一家木器店作掩護,堅持嚴峻的地下斗争。翌年4月,調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工委書記,在白色恐怖中化名張浩,削發為僧,堅持秘密斗争。
    1929年春,張浩調任上海滬西區委書記,在紀念“五卅”惨案四周年大會上,他與前來鎮壓的巡捕發生搏斗,腦部再次受到重傷,並被捕关入上海提籃橋監獄,在獄中受到嚴刑酷打,他仍堅貞不屈。9月,經組織上營救而獲出獄。
    張浩在黨内素有“銅人”之稱。在殘酷冷峻的白區地下斗爭中,他三次被敵人用刺刀、棍棒、苦刑送到鬼門關口,三次又憑着悠悠一口氣活轉過來。而對他身體摧殘最嚴重的一次打擊是在1931年至1932年間。當時張浩任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兼工委書記,由于叛徒出賣,他被捕關進日軍撫順警察署監獄。日軍憲兵對他滥施酷刑,企圖讓他就範。數九寒天,敵人强行撬開嘴巴,灌冷水,肚子灌漲以后,就穿着大頭皮靴在身上連踩帶踢。水渗着血從他的鼻子、口腔、肛門往外涌,但他始終守口如瓶,不吐一字,堅如磐石。在13個月中,張浩受盡人間苦刑,堅韌不屈,以致日軍懷疑他是一個神經不健全的“瘋子”。經黨組織營救,終于1932年出獄。
    1933年春,張浩受中共中央和全國總工會派遣,赴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图成員和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1935年秋,他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隆冬之際,肩負共產國際重任回國,同張國燾分裂活動進行斗争。1936年,擔任中共白區工作委員會書記。
    1937年春,張浩擔任援西軍政委。他堅持用黨性的高度原則來教育干部、戰士,講解黨的政策,維護全黨全軍的團結,為克服張國燾分裂主義作出重要貢獻。“七七”抗戰爆發后,他任八路軍129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退擔任中共军委華北分會委員,與劉伯承師長一起指揮东渡黄河,挺進晉東南,開辟晉豫冀邊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同年年底,由于他病情嚴重,難以堅持前线工作,軍委決定調回延安養病,改由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接替129政委之職。
    1938年2月,張浩奉調回延安治病,還领導職工運動,先后擔任陕甘寧邊區總工會執行委員、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以及工人大學校長等職。9月出席中共中央擴大六届六中全會被選為中央委員。
    1940年4月30日,張浩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發表演講時突發腦溢血,從此一病不起。后經治療,半身不遂病狀有所好轉,但因身體受敵人多次摧殘,受損嚴重,病情不斷惡化。1941年8月,在延安北門住所遭受日軍飛機轟炸,導致身心創傷愈重,再次住入中央醫院。他的心臟腫大三倍,肝脾失常,肺部水腫,生命垂危。1942年延安整風期間,他雖身患重病,仍與同住醫院的關向應一起批判王明錯誤路线。  由于久病醫治無效,同年3月6日與世長辭,終年僅45歲。
    毛澤東、朱德、葉劍英、陳雲、李維汉等參加了張浩遗體告别儀式,毛澤東親筆寫了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3月9日上午,張浩的公祭儀式在延安中央黨校門前廣場上舉行。祭禮結束,萬余人參加出殯儀式。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徐特立、楊尚昆等中央领導人親自將他的靈柩抬到桃花嶺上安葬。張浩葬在桃花嶺上,墓前立着一塊石碑,上面刻着毛澤東筆鋒道勁的六個大字“張浩同志之墓”
二、林育南
    林育南(1898-1931),又名毓蘭,號湘浦,筆名林根、相拂,湖北黄罔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出生在回龍山染鋪壪。林育南6岁就读于回龙山私塾,授业老师是李四光之父李卓侯,故受益匪浅。
    1915年,林育南考進武昌中華大學附中,1917年加入恽代英創建的革命團體一一“互助杜”,不久,發起組織“黄社”,參與新文化運動和反帝爱國宣傳。1919年3月,他與同學胡業裕、魏以新、湯濟川等在中華大学發起組織“新聲社”,出版《新聲》半月刊,這是武昌“第一個新文化出版刊物”,積極向青年學生的灌輸爱國主義思想。當時,北京段祺瑞政府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高壓下一再屈服,與日本簽訂了一系列損害中國主權和利益的賣國條約,激起國人的公憤,全國上下掀起一股爱國浪潮。在此期間,林育南以犀銳的文筆抨擊時政,幾乎每期《新聲》都有他的精彩之作。 由于林育南在組織學生開展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斗争中,卓有成效,加上他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較强的組織活動能力,因而成為武漢地區学生領袖。
   1919年4月底,林育南到了北京。5月4日這一天,他參加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在活動中險些被軍警逮住,于是連夜乘車南下。他把“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帶回武漢。5月8日,林育南和恽代英組織了數千名學生在中華大學舉行“國耻紀念會”。他還與恽代英等組織和領導武漢罷工、罷市、罷課的斗争,是武漢學生聯合會的負责人之一。6月赴上海從事全國学聯工作。隨后,又回到家鄉,與恽代英、林育英在八斗壪創辦浚新学校,宣傳新思想、新文化。.
    192O年春,林育南與恽代英等在武昌創辦利群書杜,成立利群毛巾廠,以此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同年9月,他考入北京醫學專科學校,常到北京大學與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一起研讀馬列著作。1921年7月,他與林育英、恽代英等在浚新学校發起組織共產主義性質的“共存社”。同年,林育南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間,他與施洋等領導粤汉鐵路工人罷工。12月,又领導漢口人力車工人舉行反抗“洋資本家”加租的斗争,這兩次罷工取得了勝利。
    1922年5月,林育南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主任,與許白昊等領導漢陽鋼鐵廠大罷工,並籌建了武漢工團聯合會,任該會秘書主任。9月,粤漠鐵路武長段工人為反對資本家無故開除工人再度舉行罷工。他草擬《告國人書》,並親自指揮罷工斗争,發動武漢各工團組織“粤漢罷工后援會”,聲援罷工工人。  同年10月,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成立,他被選為秘書主任,與施洋創辦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機關报一一《真报》。
    1923年2月,京漠鐵路工人掀起震撼世界的“二·七”大罷工,林育南是这次大罷工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起草罷工宣言和文稿,召開湖北各工團緊急會議,商討聲援京汉鐵路工人的辦法,組織武漢各界舉行萬人大會,慰問罷工工人。
    “二·七”慘案后,林育南被懸赏通缉。家中老人見军閥天天在捕殺共產黨人,擔心他的生命安全,多次勸他隱匿家中。他却對父母說:“男兒志在四方,我早已下定決心為革命而獻身。”他認為“二七”大罷工雖因軍閥殘酷鎮壓而失敗了,但它却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譜寫了最偉大、最悲壯、最輝煌的一頁。  風可以把蠟燭吹滅,也可以把篝火吹旺。武漢地區的工人運動還會蓬勃發展,共產主義事業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2月15日,他以《真报》的名義發表宣言(《真报》已于2月8日被軍閥查封),控訴吴佩孚屠殺工人的滔天罪行,表示要“一直勇往赴死,驅逐勞動者的敵人,拯救勞動者于水火之中。”6月,他奉派赴廣州,出席中國共產黨“三大”。8月,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二大”,當選為團中央委員、組織部長。
    1924年1月,國共兩黨建立統一戰踐。國民黨“一大”之后,林育南在漢口任國民黨執行部青年部干事,继而任《中國青年》編輯、主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等職。1925年,他參加領導“五卅”運動,在上海總工會負責宣傳工作。1926年5月,他出席廣州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並在會上作了震撼人心的長篇演講,會后返回武漢,參加领導湖北工人運動。湖北的工人運動在他與李立三、劉少奇等的领導下,開展得轟轟烈烈,一度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地區。
    1927年1月,他參與籌備湖北省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省總工會宣傳主任。會后,宣傳部開辦工人運動訓練班、宣傳員訓練班,設立“工農通訊杜”,出版《工人導报》、《工人畫报》等。同年4月,他出席中共“五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后又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委員、常委兼秘書長。接着,又擔任太平洋勞動大會和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秘書长。
    大革命失敗后,黨轉入地下斗争,林育南擔任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長。他和黄松龄、向警予等秘密出版《長江》,繼續開展革命工作。他參加了“八·七”會議,爾后積極领導湖北秋收暴動。
    1928年春,林育南奉調赴上海,先后擔任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中華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以及全國蘇維埃準備委員會的秘書長等職。任職期間,他與“左”傾冒險主義作了堅決的斗争。
    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在上海東方旅社被捕入獄,同年2月7日與何孟雄、李求實等二十多人被殺害于龍華,犧牲時年僅33歲。
    1945年,中共中央在《關于若干歷史問题的決議》中,對林育南等犧牲的烈士實事求是地作了結論:
    “林育南……等二十幾位黨的重要干部,他們為黨和人民做過很多有益的工作,同群众有很好的聯系,並且接着不久就被敵人逮捕,在敵人面前堅强不屈,慷慨就義。”这個決議,系毛澤東親筆修改定稿,已載入史册。
 
(作者:林世兵新模永光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不详)
文章热词:杰出 出的 革命 革命家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