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比干纪念堂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南安“比干纪念堂”,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内厝村甘露山麓。
     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沫邑(古称朝歌)人。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之叔。封于比,故名比干,乃黄帝三十三世孙。帝乙时佐兄巩固政权,呕心沥血。纣王继位时,受命辅佐,官少师。他披肝沥胆尽虑尽忠,被誉为三代孤忠。商末,纣王荒淫无度,微子去国,箕子佯狂,国势危殆。比干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义所以自持!”纣怒曰:“比干自以为圣人,吾问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剖腹验心。
     比干卒于公元前1048年,葬于京畿,即汲县北十有五里(今河南卫辉市)。历代帝王名贤谒比干墓,建庙立碑,景仰尊崇,誉为之“万世谏臣之祖”,谥为“忠烈公” 。拒学者考证,比干是林氏的始祖,比干庙也就成了林氏的家庙。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将比干称为“敢言直谏,不惜身死,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比干的忠贞爱国、取义成仁的忠谏精神,光照日月,千古景仰。
     长期以来,在晋南萧、钟、叶、林四姓民间轮流敬奉中华民族林姓太始祖比干公古画像,和“少师殷比干忠烈公正印”。这两件文物瑰宝,自1950年起,由南安市官桥镇内厝村珍护。为更好地珍护比干公圣像和正印,进一步颂扬比干的爱国主义精神,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两个文明建设,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以及海内外社会贤达,发起兴建“比干纪念堂”。
    “比干纪念堂”于1995年元月10日奠基,1997年11月24日落成。经南安市人民市政府批准用地6200平方米,已建成的主殿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高达13.2米。
“比干纪念堂”为木石结构,建筑工艺精湛,其外造型选用重檐歇山顶建筑形式,四周檐牙高啄,飞脊彩龙,红檐斗拱,雕梁画栋,石柱彩楹,粉墙碧瓦。
     主殿的中门上悬挂着“比干纪念堂”匾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林东海教授题字)内殿塑造殷太师比干公像,珍存着历代敬奉的比干公古画像和“少师殷比干忠烈公正印”。
     殿内石柱上镌刻着海内外古今名贤赞颂比干的对联,为纪念堂增辉添彩。
    “比干纪念堂”的建筑群友主殿、西侧殿、芳名亭、甘露桥、甘露井、山门。今后待建的尚有前殿、后殿和东侧殿。
    “比干纪念堂”的西侧殿又是“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场所;并辟有“弘扬比干爱国主义精神展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即是弘扬比干爱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林氏源流的学术中心。
    “比干纪念堂”系“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领导成员带头献力献资,韩国等海内外嘉宾慷慨捐资,社会各界贤达赞助而建成的。它已成为海内外嘉宾的朝谒圣地,以及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作者:林金錶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